次韻七首 其二
步蹇堪扶杖,頭童欲罷簪。
渚云秋澹泊,庭樹晚蕭森。
秀穎垂千畝,遙青出寸岑。
本來關個事,而獨可人心。
步蹇堪扶杖,頭童欲罷簪。
渚云秋澹泊,庭樹晚蕭森。
秀穎垂千畝,遙青出寸岑。
本來關個事,而獨可人心。
腳步蹣跚需要扶著拐杖,頭發稀疏快不能插簪。洲渚上秋云淡泊,庭院里樹木傍晚顯得蕭索陰森。千畝稻田稻穗垂立,遠處的青山從寸許的小山丘間顯現。這本就無關緊要的事,卻偏偏如此合人心意。
步蹇:腳步蹣跚。
頭童:頭發稀少。罷簪:不能插簪,指頭發稀疏。
渚云:洲渚上的云。澹泊:淡泊。
蕭森:形容樹木蕭疏陰森。
秀穎:指稻穗。
寸岑:小而高的山。
個事:這事,指前面所描述的景象。
由于資料有限,難以明確具體創作時間、地點等。但從詩中可推測是詩人在秋季看到自然景象有感而發,當時心境較為閑適。
這首詩主旨是借秋景表達內心的愜意。其特點是寫景生動,意境清幽。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觀察力和對生活的感悟。
落日易水上,秋風度樊館。荊卿昔驅車,悲歌去不還。督亢何所有,蔓草橫長阪。空聞擊筑聲,圖秦嗟已晚。
憶昨初為海上行,日斜來往看潮生。如今身是西歸客,回首山川覺有情。
儒有席上珍,把玩足無厭。梅花雖苦寒,其中自清贍。富貴如燎毛,炙手方炎炎。貪戀之謂何,仰天一長欠。
風凄露冷江南岸,瑟瑟寒波秋練練。采蓮歌斷紅云空,蘋葉蘆花結新怨。鴛鴦鸂鶒俱可憐,相呼相倚沙觜眠。白頭漁父搖蒼煙,一雙飛上枯樹巔。
紫薇花上月纖纖,一點流螢過畫檐。織女渡河秋已到,夜涼不上水精簾。
清人居水曲,明德象分流。世事多岐路,人心有道周。飲瓢懷耿潔,擊楫抱殷憂。直恐風波滿,誰能傷凜秋。
燈下功勤老硯知,何時心緒似游絲。一天細雨侵人冷,半世流光背我馳。溪屋且宜捫虱話,海波未是釣鰲時。偶然自得忘言處,默坐書叢絕類癡。
督制堂堂兩重臣,駐師移府夾江濱。資糧屝屨多多辦,更有舟車乞與鄰。官軍聞說定廬州,破虜功成一滴油。智勇功名付元凱,王三錫命到康侯。城中守將方投死,陣面將軍已賣降。版筑紛紛成底事,那知靠后是長江。薄晚官軍得勝歸,家家戶戶掛旌旗。陣前紀律明于日,師入城來半不知。三五同寮出幕遲,公馀終日意怡怡。歸來又被梅花惱,撥冗銅彝插數枝。
影縱天涯去,心猶此地留。憑誰解汝兩愁稠。最是相思愁罷客心愁。
北來南去幾星霜,又見分符出帝鄉。三入越山身更遠,重游京國夢難忘。也知吏法兼詩老,未必才名與命妨。臺省只今須俊杰,看騎驄馬問豺狼。
金闕明光后圣君,流津煥彩結丹云。不因太上相傳授,安得人間有玉文。
殘雪曉。窗外幽禽小。春聲初動苔枝裊。花落知多少。春起早。苦被東風惱。綠陰青子歸來早。滿徑生芳草。
南宮跨鶴九天遙,云暗房山悵莫招。賴有吳興書跋在,畫圖珍重似瓊瑤。
半為石隱半頑民,兵燹叢中剩此身。豈不憂時常獨憤,今能免世必須貧。江山有恨空懷古,歲月無情秪送人。八十年來成底事,頭顱寧不愧君親。
辭卻星橋路已賒,飛鳴猶占海門槎。不知來報緣何喜,昨夜銀缸也著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