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九十三首 其八
太白禪師,全無伎倆。
一錫飛來,占斷千嶂。
以中心樹,建立圣像。
合水和泥,根生土長。
不用換骨脫胎,不須起模打樣。
一段真實身心,腦后圓光萬丈。
太白禪師,全無伎倆。
一錫飛來,占斷千嶂。
以中心樹,建立圣像。
合水和泥,根生土長。
不用換骨脫胎,不須起模打樣。
一段真實身心,腦后圓光萬丈。
太白禪師,完全沒有機巧手段。錫杖一揮而來,占據千重疊嶂。以心中本有的覺悟之樹,建立神圣法相。如同和水拌泥,自然生長于本土。不需要換骨脫胎的刻意修行,也不必依照固定模式塑造。這真實無偽的身心,腦后自然顯現萬丈圓光。
伎倆:機巧、手段,此處指刻意的修行方法或機鋒。
錫:錫杖,佛教比丘行路法器,代指禪師行止。
千嶂:千重山峰,形容地勢高峻或境界廣闊。
中心樹:指心中本有的覺悟之性,契合禪宗‘自心是佛’理念。
合水和泥:比喻自然融合,不刻意造作。
換骨脫胎:原指道教脫凡入仙的修煉,此處借指刻意的修行轉變。
圓光:佛教中佛菩薩頭頂光環,象征智慧與圓滿。
此偈為禪宗偈頌,可能作于宋代(偈頌盛行時期)。反映禪宗‘即心即佛’‘平常心是道’思想,旨在教導弟子破除形式化修行的執著,回歸本真佛性。
全詩通過描述太白禪師的修行狀態,強調佛性本自具足,無需刻意修行或外在形式,體現禪宗‘自然任運’的核心思想,語言質樸,直指本心,是禪宗心性論的典型表達。
不教虎帳成鴛帳,琴瑟寧如鼓角雄。鸞鳳和鳴他日曲,而今但唱滿江紅。
魚樂。魚樂。水鏡漣漪如沐。銜花撥剌浮沉。唼絮凌波縷金。金縷。金縷。春到人間知否。
劍津振臂奮偏師,但見如風鐵騎馳。谷裂巖崩驚虎豹,云翻雷怒走龍蛇。骨骸爭為山河碎,姓字無求宇宙垂。戰罷玄黃渾似夢,屠鯨終數漢家兒。
名箋側理。千載相逢松雪幾。珍重知音。莫負南堂一片心。殘山剩水。煉石方成天補綴。詩夢余痕。分付偶然拾得存。
太湖一戰夕陽斜,捷訊飛傳沸海涯。山郡女兒爭送餅,水村婦老趕燒茶。雁驚麾影回巍嶺,鷗懾蹄聲亂淺沙。緩轡溪橋鞭指處,炊煙幾縷是誰家。
落落匡山老,晴江瑩眉宇。問道崆峒墟,枯槎泛江滸。歸歟謝遠游,曲肱臥環堵。磅礴萬物表,動植見吞吐。曜靈旋磨蟻,四氣遽如許。咄咄千載事,俯仰變今古。安得仙人杖,頹齡為君拄。
湖西猶是劫馀痕,蔓草荒蕪第一村。不見新花侔麗影,祇馀舊柳綰詩魂。好山入望多殘壘,勝景重過只敗垣。卻怨微波眉樣縐,云愁雨倦晝如昏。
爛熳絳綃如火,輕盈淺袂籠煙。愁濃酒薄奈何天。猶占春光一線。鵲噪晴檐多喜,太平歌管喧闐。生花五色溯黃筌。采筆江郎自艷。
幡然起東皋,曳裾入西洛。且捧毛義檄,莫躡虞卿屩。智囊發新縢,經笥啟塵鑰。治國端有計,何惜萬金藥。回睨黃公壚,夐爾河山邈。
賭韻戲分茶,絮話閑傾醑。無限江山有限身,寫不盡、多情句?;陻嘬饺仄?。夢逐瀟湘去。枉道鴛鴦不羨仙,飛不盡、無情路。
銷魂猶記傲霜初,一幅秋光試剪余。今日湖山應失笑,淡妝西子瘦何如。
淚簌漬紅綃,腰瘦寬青纻。一點秋心萬里情,說不盡、斷腸語。莫被浮名誤?;匕讶A年數。天上人間自缺圓,望不盡、月三五。
萬家佇盼捷音來,帷幄倉皇又費猜。窮寇曾傳頻敗績,名城卻報瞬成灰。誰言焦土能殲敵,忍使生靈先受災。酆悌頭顱容易借,千秋罪責恐難推。
流水自潺湲,移日終朝暮。裊裊垂楊千萬絲,挽不盡、亭前路?;蹣I從天付。塵劫憑誰數。天地梅花一點心,管不盡、離情苦。
金甲桓桓幾盡忠,國門外倏起長虹。云埋千嶂鵑聲咽,月落孤營虎帳空。不惜一軀捐異域,堪為百代樹雄風。野人山下怒江畔,戰血如花處處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