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九十三首 其四二
今朝當八月旦,衲僧眼親手辨。
放出金剛箭,射落天邊雁。
蒸不熟,煮不爛。捏不聚,撥不散。
解空不解深藏,惹得空中贊嘆。
休贊嘆,換卻天下眼睛,只消一個木梙。
今朝當八月旦,衲僧眼親手辨。
放出金剛箭,射落天邊雁。
蒸不熟,煮不爛。捏不聚,撥不散。
解空不解深藏,惹得空中贊嘆。
休贊嘆,換卻天下眼睛,只消一個木梙。
今天是八月初一,僧人眼明手快能辨別。放出如金剛般的利箭,射落天邊的大雁。這事物蒸也蒸不熟,煮也煮不爛。捏也捏不到一起,撥也撥不散。懂得空卻不懂得深藏,引得空中有人贊嘆。別再贊嘆了,要改變天下人的眼光,只需要一個木梙。
衲僧:僧人,和尚。
金剛箭:比喻具有強大力量、能破除煩惱的佛法。
解空:理解空的道理,佛教認為世間萬物皆空。
木梙:一種工具,這里可能有特殊的象征意義,代表能打破常規認知的事物。
此詩為偈頌,偈頌是佛教用于表達教義、啟發修行者的一種文體。作者可能處于佛教修行和傳播的環境中,創作此詩的目的是為了向修行者或大眾傳達佛法的某些理念,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領悟佛法。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較難考證,但應是在佛教文化盛行的時期。
這首偈頌主旨是宣揚佛法的高深和難以捉摸,強調要突破常規思維去領悟佛法。其突出特點是運用形象的比喻和直白的語言來傳達禪意。在佛教文學中,這類偈頌有助于傳播佛法思想,對后世佛教修行者的思考和感悟有一定的啟發作用。
少小出香閨,與君初結縭。愿言永歡好,竊比連理枝。
忽君有行役,頃刻成分離。掩涕以相送,目斷天一涯。
屈指君去后,流光迅如馳。春花幾榮謝,秋月幾盈虧。
君行杳何處,寂寞無音徽。看彼參與商,惻惻空長悲。
陶令辭官地。想當年、風塵溷跡,本非初計。千駟萬鐘都弗屑,何況區區斗米。便從此、先生歸矣。人是羲皇時魏晉,除黃花、以外無知己。千載下,懦夫起。
折腰我也知無謂。嘆年來、曳裾奔走,俗塵難洗。宦海浮沉原有岸,覷得虛名敞屣。買一葉、扁舟來此。咫尺柴桑閒吊古,悵茫茫、一片蠡湖水。停征棹,薦芳芷。
鶴發鴉髫,歡捧霞觴,酌丹井泉。慶湘山峰頂,飛來古佛,劍池洞里,活底神仙。春雨慳時,千金斗粟,民仰使君為食天。公知否,只活人陰德,合壽千年。
寶猊香噴沈煙。環艷翠明紅擁壽筵。最一般奇特,鳳雛新貴,斑衣綠綬,光彩相鮮。帝命師臣,欽哉有子,飛詔看看又月邊。黃封酒,到明年今日,中使傳宣。
天懸一柱郁崔嵬,
海若遙看出不回。
疊岸猶疑鞭石起,
獨慚無計覓蓬萊。
初曉倚篷窗。垂柳低昂。遙觀山色映朝陽。對此春光如錦繡,助我愁腸。
欲說也難詳。心自凄涼。羅衾展盡夢難長。似玉左芬何速返,云掩仙鄉。
羅浮仙女遇昏黃,
共醉梅林夜氣涼。
玉骨冰肌真解語,
酒醒人杳恨偏長。
讀公奏議修公傳,晚與編詩識性情。
功罪信心休問世,死生許國獨全名。
盟鷗勃海機寧息?養虎天山翼已成。
尚有典型勤下拜,蒼茫淚更向誰傾?
溫旨俄然下紫霄,
老臣歸喜傍漁樵。
即愁白下呼庚急,
請粟何人引舊條。
積雨空林畔,庭除煙霧昏。佳人不我至,樽酒向誰論。野樹斜連屋,秋山遙對門。何時孤興發,騎馬到荒村。
吾慕高夔府,風流漢長卿。新詩裁錦字,麗賦擲金聲。早謝人間事,幽通物外情。相違動旬月,何日見黃生。
磊落真邦彥,襟期亦我師。右丞元好畫,謝傳未忘棋。花鳥留新興,云山待妙詞。小堂能枉駕,一為細論詩。
僻居臨水次,竹樹稍深幽。對景非無酒,登高亦有樓。好風吹永夜,片月度清秋。不見孤舟至,令人憶子猷。
二閣寧獨暖,萬家方號寒。
何當放春去,和氣滿人間。
更當陶令北窗風,心有靈犀一點通。憶得鮫絲裁小卓,遠含雞舌過新豐。嫦娥搗藥何時已,子晉吹簫此日同。彩樹轉燈珠錯落,后門歸去蕙蘭叢。
郁金堂北畫樓東,昨夜星辰昨夜風。曉鏡但愁云鬢改,華筵俄嘆逝波窮。城中猘犬憎蘭佩,牢合金魚鎖柱叢。誰與王昌報消息,斷無消息石榴紅。
西來雙燕信休通,臨老中原見朔風。楚語含情皆有托,松醪一醉與誰同。金輿不返傾城色,朱邸方酬力戰功。空記大羅天上事,定悲搖落盡成空。
臺灣雖絕島,半壁為籓籬。沿海六七省,口岸密相依。
臺安一方樂,臺動天下疑。未雨不綢繆,侮予適噬臍。
或云海外地,無令人民滋。有土此有人,氣運不可羈。
民弱盜將據,盜起番亦悲。荷蘭與日本,眈眈共朵頤。
王者大無外,何畏此繁蚩。政教消頗僻,千年拱京師。
疏柳危崖夾淺流,布簾茅店據清幽。
黃花尚對昨年酒,白發新添此日游。
近老情懷如短景,欲休官況似殘秋。
頭銜苦被山翁問,將列云溪作醉侯。
拗得花枝插錦韉,斷橋東畔水亭邊。
柳陰人系罱泥艇,荷徑僧搖盞飯船。
古寺鐘聲催暮色,夕陽樓影浸湖煙。
歸來攜取清溪石,供向云窩伴醉眠。
槿籬圍裹三間屋,棘塹周遭數畝山。雨后課兒耕種了,茅檐晴曝一冬閑。
刈盡稻云蕎再雪,搗空粒玉粟仍金。己償一飽知無欠,圍坐青燈語夜深。
敲冰汲淥供茶鼎,撼雪梯薪給地爐。圃有麥苗畦有菜,更于何地享膏腴。
白首老人紉永日,青裙幼婦馌田間。那知紅袖青樓女,帳煖銷金倚玉山。
桑樹鳴雞深巷犬,南山澗水北山云。五侯門地人如沸,誰識村中樂是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