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漕李實夫四首 其四
忘家甘旅食,憂國屬愁顏。
有客佩金印,何人守玉關。
風霜晚秋后,天地夕陽間。
痛灑傷時淚,別公歸故山。
忘家甘旅食,憂國屬愁顏。
有客佩金印,何人守玉關。
風霜晚秋后,天地夕陽間。
痛灑傷時淚,別公歸故山。
不顧自家甘愿在外奔波謀生,憂心國事而愁容滿面。有官員佩戴金印享受榮華,卻無人堅守邊關。晚秋時節風霜肆虐,天地仿佛都籠罩在夕陽余暉里。我悲痛地灑下傷時之淚,告別您回歸故鄉。
旅食:指客居他鄉的生活。
屬:通“矚”,專注,這里指呈現。
佩金印:古代官員佩金印以顯示身份地位,這里指高官。
玉關:玉門關,泛指邊關。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考證。推測當時可能處于社會動蕩時期,邊疆可能面臨威脅,而朝廷中部分官員卻貪圖享樂,詩人憂心國事,在與友人分別時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憂國傷時,通過對比和借景抒情等手法,批判了官員的不作為,表達詩人的愛國情懷。在文學上,以質樸語言展現深刻情感,有一定感染力。
野樹荒煙路,
重來十五年。
溪山如有待,
人物故依然。
漁火明寒浦,
菱歌起暮船。
長橋今夜月,
桑梓影重圓。
既秋愿夏又經時,
嶺海衣冠已似棋。
使者欲行吾再至,
嘉魚下酒話官儀。
鄉邦文獻故通家,
京國過從幾歲華。
適意忽驚張翰去,
承恩應作老萊誇。
錢塘水落帆風穩,
天姥云深屐路賒。
回首莫忘移孝念,
鶴書行促隴頭車。
湖面花開映綠波
當年曾聽采蓮歌
垂楊拂地云臨水
舉目令人感慨多
鈔書字細眼猶明,搗藥聲清疾漸平。桐葉雨邊尋斷夢,菊花香里散馀酲。人間榮辱知難到,紙上興亡看亦輕。惟恨暮年交舊少,滿懷情話向誰傾。
剡曲稽山是故鄉,人言景物似瀟湘。三升花露春壺滿,八尺風漪午枕涼。樹合綠陰山鵲鬧,盆鐫紫石水梔香。回思烏帽京塵客,始覺幽居白日長。
涉世心知百不能,閉門懶出病相仍。簞瓢味美如烹鼎,鄰曲人淳近結繩。半顆鴉殘墻外杏,一枝鵲裊澗邊藤。蕭然掃盡彈冠興,敢為詩情望武陵。
一抔傳道曲江墓
輿論同瞻大洞天
銀燭高從云外出
玉爐端向冢中懸
碑殘能識唐朝石
疏在常存金鑒篇
惆悵代殊風度遠
月明華表鶴蹁躚
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
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
夜露含花氣,春潭瀁月暉。
漢水逢游女,湘川值兩妃。
絕唱酬希聽。我非魚、子猶非我,會心誰勝。天若有情天亦老,目瞬華萎難認。展畫里、仙關云磬。浪說掛冠神武早,滯翱翔、那得常清凈。銘鶴罷,倚松暝。
洞庭葉下靈均醒。顧龍門、傷懷眇蹠,楊侯波勁。親友摶沙堅不散,荒了陶家三徑。溯明月、中秋人定。玉宇瓊樓三世影,喚湘靈、鼓瑟蒼龍應。常娥老,維摩病。
結發初事君,相期在白頭。
天荒地云老,兩情誓靡休。
詎期洵幾何,君身為遠游。
遠游歸何時,一去三十秋。
思君不可見,空把離索憂。
楊柳斜風力弱,芭蕉擊雨聲寒。
莫把見聞作對,誰將聲色相瞞。
天山三十有二般,
伐石貫木樹扶欄。
誰其化險貽之安,
嵩武上將唯桓桓。
利有攸往萬口歡,
恪靖銘石字龍蟠。
戒毋折損毋鉆刓,
光緒二年六月刊。
劉家老公性烈火,滿朝公卿鋃鐺鎖。磨刀殺李崆峒,惟有對山能救我。對山慨應真吾事,騎馬上門謁中貴。今日何好風,吹得狀元至?老公倒屣小珰跪,焚香把酒勸公醉。醉公酒,我不辭,我一言,公三思。力士肯為太白屈,此事非公誰能之?老公笑請先生坐,當為狂生免其禍。解衣脫帽為公舞,哺糟啜醨無不可。明年天子誅老公,朝里交章薦崆峒。可憐對山罷官去,一身零落污泥中。對山救我李北地,誰救對山康武功?且呼少年共豪飲,手彈琵琶曲未終。琵琶嘈嘈弦何急,聲聲似訴負情儂。
長虹倒景蘸清溪,
掩映銀蟾景絕奇。
題柱惜無人繼志,
覽今思古強吟詩。
滿歲平亭有頌聲,
西江萬目屬韋平。
獨憐綠凈亭中月,
曾照論詩過四更。
故人分袂忽三秋,報道南旋解我憂。
巳會風云瞻日表,卻經桑梓系蘭舟。
環滁山水仍相待,怪石園亭莫久留。
古柏蒼苔舊公署,近添雙鶴一呦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