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湯貢士三首 其一
鴈塔平生志,雞窗萬卷書。
年雖逾六秩,勤不廢三余。
僅喜名天府,空傳賦子虛。
盈虧天有定,我欲問何如。
鴈塔平生志,雞窗萬卷書。
年雖逾六秩,勤不廢三余。
僅喜名天府,空傳賦子虛。
盈虧天有定,我欲問何如。
你平生立志要像登大雁塔留名那樣成就功名,在書房中勤奮研讀萬卷詩書。雖然年紀已超過六十歲,仍利用閑暇時間堅持學習。只高興你在科舉中在天府獲得功名,卻只能空傳著如司馬相如《子虛賦》般的才華。世間的盈虧上天早有定數,我真想問問這是為何。
雁塔:即大雁塔,唐代新科進士有在雁塔題名的習俗,后常用來指代科舉功名。
雞窗:指書齋。傳說晉宋處宗養一長鳴雞于窗前,雞后來能說人話,與處宗談論,處宗因此言巧大進。
六秩:六十歲。一秩為十年。
三余:指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后用來指空閑時間。
天府:指科舉考試的場所,也可指朝廷。
子虛:指司馬相如的《子虛賦》,這里表示才華。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題“挽湯貢士”可知,這是詩人為悼念一位姓湯的貢士而作。當時社會可能重視科舉功名,逝者一生勤奮卻未得圓滿,詩人因此寫下此詩表達惋惜。
這首詩主旨是悼念湯貢士,突出了逝者勤奮好學卻命運不濟的特點。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顯著地位,但體現了古代文人對科舉和命運的思考。
梅片作團飛,雨外柳絲金濕。客子短篷無據,倚長風掛席。 回頭流水小橋東,煙掃畫樓出。樓上有人凝佇,似舊家曾識。
問訊故園,今如之何,還勝昔無。想舊耘蘭惠,依然蔥蒨,新栽楊柳,亦已扶疏。韭本千畦,芋根一畝,雨老煙荒誰為鉏。難忘者,是竹吾愛甚,梅汝知乎。 茅亭低壓平湖。有狎鷺馴鷗尚可呼。把絳紗準擬,新官到也,寒氈收拾,賤子歸歟。略整柴門,更芟草徑,惟有幽人解枉車。丁寧著,與做添棋局,砌換茶壚。
眉,眼,口,鼻四者,皆有神也。一日,口謂鼻曰:“爾有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別香臭,然后子方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吾上也?”眼曰:“吾能觀美惡,望東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鼻又曰:“若然,則眉有何能,亦居吾上?”眉曰:“吾也不解與諸君廝爭得。我若居眼、鼻之下,子不知汝面安之?”
傳自鴻荒判古初,羲農黃帝立規模。 無為少昊更顓帝,相授高辛唐及虞。 位禪夏商周列國,權歸秦漢楚相誅。 兩京中亂生王莽,三國爭雄魏蜀吳。 西晉洛陽終四世,再興建鄴復其都。 宋齊梁魏分南北,陳滅周亡隋易孤。 唐世末年稱五代,宋承周禪握乾符。 子孫神圣膺天命,萬載升平復版圖。
誰能載酒尋元亮,共寄無何作醉鄉。 便好收心事農圃,不須驚世露文章。 壺中日月春長在,塞上煙塵客自忙。 千里同風無遠近,未分秦隴與瀟湘。
登高回首,嘆山河國破,于今何有。臺上金仙空已去,零落逋梅蘇柳。雙塔飛云,六橋流水,風景還依舊。鳳笙龍管,何人腸斷重奏。 聞道凝碧池邊,宮槐葉落,舞馬銜杯酒。舊恨春風吹不斷,新恨重重還又。燕子樓高,樂昌鏡遠,人比花枝瘦。傷情萬感。暗沾啼血襟袖。
雨后溪流半沒沙,粉墻賣酒是誰家。 客中不覺春深淺,開了荼醾一架花。 一春多雨少晴光,眼底青春去意忙。 已恨點衣紅作陣,才憐滿架雪生香。
巫山七百里,巴水三回曲。 笛聲下復高,猿啼斷還續。
紈扇生衣捐已無,掩書不讀閉精廬。 故人笑比庭中樹,一日秋風一日疏。
今日新雨霽,山光凈如沐。 晚香浮水花,秋聲在庭竹。 高堂張綺席,談笑皆雍穆。 興酣雜觥籌,詩成粲珠玉。 清時多遺才,白駒在空谷。 今者不為樂,逝者良不復。 嗚嗚咽洞簫,裊裊度清曲。 更待月明生,金尊照醽醁。
方丘既膳,嘉饗載謐。齊敬畢誠,陶匏貴質。 秀畢豐薦,芳俎盈實。永永福流,其升如日。
棄微名去來心快哉,一笑白云外。知音三五人,痛飲何妨礙?醉袍袖舞嫌天地窄。
楚懷王,忠臣跳入汨羅江。 《離騷》讀罷空惆悵,日月同光。 傷心來笑一場,笑你個三閭強,為甚不身心放? 滄浪污你,你污滄浪。
戰西風幾點賓鴻至,感起我南朝千古傷心事。展花箋欲寫幾句知心事,空教我停霜毫半晌無才思。往常得興時,一掃無瑕疵。今日個病厭厭剛寫下兩個相思字。
暢幽哉,春風無處不樓臺。一時懷抱俱無奈,總對天開。 就淵明歸去來,怕鶴怨山禽怪,問甚功名在?酸齋是我,我是酸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