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翥行
破輿不窗簾不旌,短長后先白四丁。
旋牽毳衲裹秋鬢,月露點滴垂青冥。
平明驅入三家市,市人驚見左右視。
笑云非病亦非狂,不與人同與人異。
抑非湖海空橘陳,不老不死亦不靈。
不然天臺石橋寺,丹碧剝落泥應真。
須臾一棹修門去,卻遣破輿歸鳳翥。
謂言只借此樣僧,非此樣僧莫借與。
破輿不窗簾不旌,短長后先白四丁。
旋牽毳衲裹秋鬢,月露點滴垂青冥。
平明驅入三家市,市人驚見左右視。
笑云非病亦非狂,不與人同與人異。
抑非湖海空橘陳,不老不死亦不靈。
不然天臺石橋寺,丹碧剝落泥應真。
須臾一棹修門去,卻遣破輿歸鳳翥。
謂言只借此樣僧,非此樣僧莫借與。
破舊的轎子沒有簾子也沒有旌旗,四個差役高矮不齊前后走著。很快牽來一個身披毛織僧衣、秋霜染鬢的僧人,月光和露水點滴般從高空落下。黎明時把他趕進有三戶人家的小集市,集市上的人驚訝地看著他左顧右盼。他笑著說自己沒病也不瘋,和別人不同又有差異。他并非像江湖上那些徒有其表的人,不老不死也沒什么神通。不然就是像天臺石橋寺里,色彩剝落、泥胎的佛像一般。一會兒他乘船前往京城,卻把破轎子送回了鳳翥。說是只借這樣的僧人,不是這樣的僧人就不借。
輿:轎子。
旌:旌旗。
四丁:四個差役。
毳衲:毛織的僧衣。
青冥:高空。
平明:黎明。
湖海空橘陳:指江湖上徒有其表的人。橘陳,可能是一種比喻說法。
應真:羅漢。
修門:原指楚國郢都城門,后泛指京城城門。
鳳翥:地名。
目前資料較少,難以確切知曉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但從詩中內容推測,可能是詩人在某小地方遇到了一個行為奇特的僧人,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社會或許存在對奇人異士的好奇和討論氛圍。
這首詩主旨在于刻畫一個與眾不同的僧人形象。其突出特點是通過生動的描寫展現人物的奇特之處,語言風格獨特。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為研究當時社會風貌和人們的思想觀念提供了一定素材。
邊聲四合殷河流,雨雪飛來遍隴頭。
鐵嶺探人迷鳥道,
一自塞垣無李蔡,何人為解北門憂。
壽夭雖云命,榮枯亦大偏。
不知雷氏劍,何處更沖天。
擊石易得火,扣人難動心。
今日朱門者,曾恨朱門深。
青骨祀吳誰讓德,紫華居越亦知名。
未聞一劍傳唐主,酂侯為國親簫鼓,堂上神籌更布兵。
芬馥天邊桂,扶疏在月中。
能齊大椿長,不與小山同。
皎皎舒華色,亭亭麗碧空。
虧盈寧委露,搖落不關風。
歲晚花應發,春余質詎豐。
無因遂攀賞,徒欲望青蔥。
紫宸朝罷綴鴛鸞,
丹鳳樓前駐馬看。
惟有終南山色在,
晴明依舊滿長安。
裴回漢月滿邊州,照盡天涯到隴頭。
影轉銀河寰海靜,
況是故園搖落夜,那堪少婦獨登樓。
德被陪臣子,仁垂圣主恩。
雕題辭鳳闕,丹服出金門。
有澤沾殊俗,無征及獷ce。
銅梁分漢土,玉壘駕鸞軒。
瘴嶺蠶叢盛,巴江越巂垠。
萬方同感化,豈獨自南蕃。
水香甘似醴,知是入袁溪。黃竹成叢密,青蘿夾岸低。
暖流???戲,深樹鷓鴣啼。黃犬驚迎客,青牛困臥泥。
有村皆績紡,無地不耕犁。鄉曲多耆舊,逢迎盡杖藜。
殷勤傾白酒,相勸有黃雞。歸老官知忝,還鄉路不迷。
直言干忌諱,權路恥依棲。拙學趨時態,閑思與牧齊。
稻糧饒燕雀,江海溢鳧鹥。昔共逢離亂,今來息鼓鼙。
恩仁沾品物,教化及雕題。上貢貞元祿,曾叨寵記批。
何須歸紫禁,便是到丹梯。珍重長安道,從今息馬嘶。
恥共金英一例開,素芳須待早霜催。
繞籬看見成瑤圃,夫君每尚風流事,應為徐妃致此栽。
梵林遺址在松蘿,四十年來兩度過。
瀘水東奔彭蠡浪,拖紫腰金成底事,憑闌惆悵欲如何。
一章何罪死何名,
投水惟君與屈平。
從此蜀江煙月夜,
杜鵑應作兩般聲。
篆經千古澀,
影瀉一堂寒。
北極佇文昌,南宮曉拜郎。
紫泥乘帝澤,銀印佩天光。
緯結三臺側,鉤連四輔旁。
佐商依傅說,仕漢笑馮唐。
委佩搖秋色,峨冠帶晚霜。
自然符列象,千古耀巖廊。
陶令籬邊菊,秋來色轉佳。
翠攢千片葉,金剪一枝花。
蕊逐蜂須亂,英隨蝶翅斜。
帶香飄綠綺,和酒上烏紗。
散漫搖霜彩,嬌妍漏日華。
芳菲彭澤見,更稱在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