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別駕饒州之任
絮飛無跡送行舟,春樹江云共獻酬。
國子先生為太守,碧山學士作監州。
晴開廬阜微茫曉,籟挾芝山汗漫秋。
華月光風在懷袖,同吟同歗莫鴻溝。
絮飛無跡送行舟,春樹江云共獻酬。
國子先生為太守,碧山學士作監州。
晴開廬阜微茫曉,籟挾芝山汗漫秋。
華月光風在懷袖,同吟同歗莫鴻溝。
柳絮紛飛,毫無蹤跡地送別遠行的船只,春天的樹木和江上的云仿佛一同與友人相互致意。國子先生去擔任太守之職,碧山學士去做監州之官。晴天里廬山在晨光中隱隱約約,風聲裹挾著芝山帶來遼闊的秋意。美好高潔的情懷如同明月清風藏于懷袖,一同吟詩一同歡笑,不要有隔閡。
獻酬:本指主人勸酒,客人回敬,這里引申為致意、酬答。
國子先生:這里指張別駕,可能其有在國子學任職等經歷。
太守:州郡最高行政長官。
監州:官名,監察州郡。
廬阜:廬山。
微茫曉:晨光中隱隱約約的樣子。
籟:自然界的風聲。
芝山:饒州的山名。
汗漫秋:遼闊的秋意。
華月光風:比喻高潔的情懷。
鴻溝:原指楚漢相爭時的界限,這里指隔閡。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題可知,是作者為友人張別駕前往饒州任職送行而作。當時可能社會相對穩定,作者與友人情誼深厚,在友人赴任之際,通過詩歌表達自己的情感。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赴任,突出特點是意象豐富、語言優美、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古代文人之間送別時以詩傳情的傳統。
申州每憶經行處,出守憐君近故鄉。九曲春流繞阡陌,三關風氣護城隍。耕桑只似巡南楚,甘旨何妨到北堂。亦有峴山堪勒石,路人休漫說襄陽。
朝趨載筆侍長楊,夕捧天書出建章。正睹儲星天際耀,還瞻宸渥日邊翔。川原半繞函關道,驛路遙臨紫塞傍。到日諸侯應授簡,馬卿詞賦已游梁。
青春領教共稱宜,況以才華越等夷。兩袖天香辭陛日,一帆秋色發舟時。潞河風落蘋初放,官道霜晴柳半疏。懸想毗陵多俊彥,一經從此得名師。
翻因薄命愛長生,羽氅云冠再拜行。曾被玉皇教按曲,忽隨金母學吹笙。顏逢煉液重疑艷,身為持齋轉覺輕。從此幽棲如野鶴,萬年枝上月空明。
舊前憂依述,最亨知休以。祐然留希佛,背生推求比。
酒傍芰荷香自別,肉兼絲竹調還高。晚來暑退堪行樂,坐待銀河洗發毛。
事不在容,智不到宗。待云雷而陶壁梭蟄,授衣缽而盧老逃舂。犀通半夜月,鶴夢千年松。白發蒼顏跛挈公,時人相笑老龍鐘。
道謐金科照,時乂玉條明。優賢饗禮洽,選德射儀成。鑾旗郁云動,寶轪儼天行。巾車整三乏,司裘飾五正。鳴球響高殿,華鐘震廣庭。烏號傳昔美,淇衛著前名。揖讓皆時杰,升降盡朝英。附枝觀體定,杯水睹心平。豐觚既來去,燔炙復縱橫。欣看禮樂盛,喜遇黃河清。
踏殘白刺過黃蘆,麥秀宜禾綠似鋪。更與偎郎彈一曲,不辭爛醉住伊吾。
長河渡影雁斜橫,惻惻思君望遠情。涼夢帶詩催上枕,夜愁和月墮邊城。黃花繞徑熳容淡,白露凝窗曉夢清。妝閣畫眉愁對鏡,床空冷盡聽蟲鳴。
衰翁喜幽事,闖戶不升堂。酒僅三蕉葉,琴才一履霜。好游力不給,愛客病相妨。獨有詩情在,年來亦漸忘。野館多幽事,畸人無俗情。靜分書句讀,戲習酒章程。藥褚藏難見,棋枰算未成。悠然寄孤嘯,吾豈固逃名。
長年步不過回廊,心靜時聞薝卜香。莫怪扣門渾不應,近來喧寂已俱忘。
尋芳自是少閑身,世故紛紛更咈人。一箸小園初韭脆,三杯荒舍晚醅新。云藏柳葉裁難斷,月入梨花辨不真。每歲海棠時候近,今年寒重殿馀春。
頂雪抗春,目寒射人。蓑裹江湖雨,斗浮河漢津。拙忘機兮抱甕,妙不傳兮斲輪。谷鳥巖華自聲色,十方普現剎塵身。
千尋峰頂立斜陽,指點方隅認故鄉。山勢北來蟠地遠,雁行南去繞天長。寒溪周折泉逾碧,霜樹蕭森葉盡黃。俯仰乾坤無限意,百年勛業愧堂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