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毗陵守王立之書來以詩答之蜀中同寮也
俯仰三年夢,差池萬里歸。
雙魚蒙記憶,五馬慶光輝。
且說還家樂,休論與世違。
平生歲寒約,搔首重依依。
俯仰三年夢,差池萬里歸。
雙魚蒙記憶,五馬慶光輝。
且說還家樂,休論與世違。
平生歲寒約,搔首重依依。
俯仰之間三年時光如夢境一般過去,我歷經波折從萬里之外歸來。承蒙你還記得我,寄信給我,你榮任太守真是光彩榮耀。且先說說回家的快樂,不必再談論與世俗相違背的事。想起我們平生堅守的歲寒之約,我不禁搔首,心中滿是依依之情。
俯仰:表示時間短暫。
差池:原意是參差不齊,這里形容行程不順、波折。
雙魚:指書信。
五馬:漢代太守乘坐的車用五匹馬駕轅,后用“五馬”指代太守。
歲寒約:比喻堅貞不渝的友情之約。
王立之與詩人曾是蜀中同僚,王立之任新毗陵守后寄信給詩人。詩人可能經歷了三年的漂泊生涯后回到家鄉,在收到友人書信時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社會環境可能相對穩定,詩人經歷波折后回歸平靜,更珍惜與友人的情誼。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與友人的情誼和對時光的感慨。其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語言平實。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重大影響,但展現了古代文人之間深厚的友情和對生活的感悟。
界江千萬山,石壁惟清幽。
中有忘機人,超然樂巖丘。
倉亭號觀風,嘉景自成收。
群峰呈晚碧,長溪瀉寒流。
視聽足怡情,萬事安能求。
嘗言徂暑天,登時疑清秋。
云容既冷淡,松韻還颼飗。
擾擾九衢塵,誰知高靜游。
雷峰孤頂誰家路,上兮下兮復何故。
曾列三千一半徒,我今獨滿當時數。
鯨麟麟,龍鱗鱗,坤維高步生清塵。
休云裴相慕黃蘗,額有圓珠七尺身。
利禪者,利禪者,倚天長劍應牢把。
或謂風云不再來,誰為蒼蒼分晝夜。
曾聞飛錫入南閩,鶴態云蹤不可親。
靜夜獨吟空對月,昔年聚話更無人。
波濤路阻書難到,泉石房閑夢自頻。
未省相逢在何日,西風蕭索浙河濱。
五山峨峨聳海心,海波上下隨升沉。
群仙同往訴天帝,巨鼇十五受天制。
一一巨鼇戴一山,一交三萬六千歲。
無何龍伯約六鼇,兩山從此溺波濤。
群仙播遷作游客,上帝憑怒誅龍伯。
因知快樂非長久,三界元空何所有。
莫于蝸角鬬雄豪,海上仙山尚摧朽。
云門卜深隱,誰復繼高蹤。
舊寺拋雙闕,新題詠十峰。
禪開杉徑月,講候雪樓鐘。
莫怪相尋晚,嵇康性本慵。
奇峰枕高岸,回合藏云煙。
直上數百仞,倒影浮清漣。
民傳舜南狩,向此鳴朱弦。
至今萬籟寂,雅韻猶泠然。
本性澄明萬古同,滔滔潤物信無窮。
百川奔注歸滄海,五服安居賴禹功。
動帶晚風沖島嶼,靜涵秋色混虛空。
浮舟葬骨成何事,范蠡知機伍相忠。
講余多滯疾,林下掩重扉。
度日人稀到,殘陽鳥獨歸。
山光來有勢,云影去何依。
世態那堪說,唯君念息機。
萬仞攀蘿上翠岑,豁然平地九峰心。
參差珠樹和云出,咫尺丹霄有路尋。
洞口碧畦長種玉,壇邊古篆欲生金。
桑田未變桃先熟,唯見蓬萊水淺深。
一住翠峰頂,兩見溪草綠。
不知朝市間,幾番生榮辱。
蕭條巖上云,冷淡水邊竹。
報誰歸去來,向此空踟躅。
故鄉勾踐國,解印掛帆歸。
吟苦容雖瘦,官情道自肥。
堂幽山屐在,廚冷甑塵飛。
莫向云門下,高歌便采薇。
后得智生功德聚,大悲留演潤禽魚。
貫花雖自科千品,標月還歸理一如。
過量劫應期廣布,剎那心合未忘書。
四衢道內拋紅焰,五欲波中綻白蕖。
排斥眾魔登壽域,引攜諸子下安車。
義天星象熒熒也,辭海波瀾浩浩歟。
違背此恩難拯拔,遭逢末世豈躊躇。
聞來半偈須相敩,惜去全身莫共居。
飛辯恨曾虧激問,頤幽欣且免長噓。
生生頂奉輝心鏡,廓照塵勞信有余。
傍砌根全露,凝煙竹半遮。
臘深空冒雪,春老始開花。
止渴功應少,和羹味亦嘉。
行人憐怪狀,上漢采為槎。
荷策下丹嶂,紛紛雪正飛。
浮生誰未到,舊國自重歸。
云背猿聲斷,天遙鶚影微。
蓮城古風月,又得振清機。
一宿無塵境,相留靜話長。
秋聲歸古木,月色滿空廊。
嵐氣侵衣潤,溪泉漱齒涼。
終期整缾錫,來此掩閑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