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宣獻公挽詞三首 其一
望系朝廷重,文推天下工。
清名畏楊綰,故事問胡公。
物議垂為相,風流頓已窮。
仁言博哉利,獻替有遺忠。
望系朝廷重,文推天下工。
清名畏楊綰,故事問胡公。
物議垂為相,風流頓已窮。
仁言博哉利,獻替有遺忠。
您在朝廷聲望極高,文章被天下人推崇為精妙之作。您有楊綰般清正之名,熟悉舊事如同胡公。眾人都認為您會成為宰相,然而您的風采卻突然消逝。您的仁言有廣博的益處,在輔佐君主時留下了忠誠。
望系:聲望關聯。
工:精妙、工巧。
楊綰:唐朝宰相,以清儉德行著稱。清名畏楊綰,意思是有像楊綰一樣令人敬畏的清正名聲。
故事:舊例、舊事。胡公:可能指熟悉典章制度的人。
物議:眾人的議論。
風流:這里指風采、風度。
獻替:指對君主進諫,勸善規過,議論興革。
宋宣獻公即宋綬,他是北宋著名學者、藏書家、官員。此詩應是在宋綬去世后所作,當時宋綬在朝廷有重要地位且文學成就頗高,作者為表達對他的悼念和敬意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悼念宋宣獻公,突出了他在朝廷的聲望、文學造詣和忠誠品德。詩中用典使人物形象更豐滿,在文學上展現了較高的藝術水準,體現了對逝者的敬重。
先生名與卞山齊,賤子來歸自瀼西。
自媿蒹葭難倚玉,暫教松柏俯同藜。
萬言讜論驚天闕,八詠高才壓婺溪。
柳惲蘇仙舊吟處,愿陪杖屨徧留題。
渡頭問舟子,此渡胡名蕭。
舟子笑答我,使君家匪遙。
豈不聞侍郎,名德重本朝。
屢為二千石,兩至萬里橋。
渡旁乃其宅,人亡木惟喬。
陰德滿鄉閭,嘉話傳魚樵。
江水流有盡,姓名磨不消。
近同池號謝,遠類江稱姚。
赧顏謝舟子,講聞非一朝。
恨生晚且賤,無繇際清標。
坡公不識范,韓子思之僑。
敬瞻通德門,魂徃不可招。
宗老呼佳客,同觀郭外湖。
融樽常喜滿,參酒不言無。
草色懷三徑,松聲憶五夫。
公游更何日,旌至定招虞。
淵明事高尚,瓶中缺儲粟。魯公凜名節,乞米給??粥。
廣文富才名,官冷飯不足。少陵老風騷,橡栗拾山谷。
嗟予何為者,處世真碌碌。謀生一何拙,甔石無儲蓄。
三年兩去國,囊橐罄水陸。還家索租苗,不了臘與伏。
前秋遭颶風,摧折數間屋。今年丁大侵,破甑塵可掬。
絕糧瘦百指,告糴走群仆。鄉鄰茍不捄,定恐填溝瀆。
家藏千卷書,父子忍饑讀。一字不堪煮,何以充我腹。
細君笑謂我,子命難食肉。去歲官臺省,僥幸食君祿。
有口不三緘,月奏知幾牘。圣主倘不容,寧免遠竄逐。
歸來固已幸,富貴非爾福。東皋二頃田,得雨尚可谷。
子耕我當耘,固窮待秋熟。
網步知何處,維舟日已昏。
孤燈耿漁舍,一犬吠江村。
問境欣名復,歸心幾到溫。
遙天有明月,惜不照金尊。
同姓同年友,吾心久已降。
賓王誤第四,江夏本無雙。
刺不投東閣,吟惟坐北窗。
胸中蘊經濟,可惜未施邦。
歸來日彈鋏,食無肉與魚。卻將種花地,町畦毓嘉蔬。
驕陽每抱甕,時雨親荷鉏。青青有生意,令我顏色舒。
寧憂饉與饑,亦有瓶中儲。前身老阇梨,蔬氣端未除。
文字亦宿業,復生魚蠹書。蠹書仍食蔬,苦淡味有余。
況茲清凈根,分來自僧居。端能納須彌,聊爾秀郊墟。
洗我腥膻腸,襟宇生清虛。豈惟陶淵明,吾亦愛吾廬。
荒園涉成趣,枯藤當安輿。困枕案頭卷,饑著盤中菹。
孔門陳蔡色,借問何如予。
親擢逢明主,臺綱振一時。
觸真同獬薦,問不到狐貍。
奸佞已落膽,江湖甘把麾。
賢哉郭有道,無媿蔡邑碑。
蝦蟆好居水,背水以自濡。
不知背上味,乃與眾水殊。
品第高水經,煎茶必來須。
爭汲以致遠,不憚險且迂。
我亦走瓶罌,一甌瀹云腴。
所恨太遐僻,親朋莫能呼。
巨蛙如有靈,曷不上天衢。
以水為雨露,助天澤寰區。
坎視峽中小,笑渠子陽愚。
野處名園境界賒,夷堅博物似張華。
參天先種柳州柳,照眼兼看花縣花。
即席賦詩袍奪錦,論文對酒臉生霞。
自慚衰病陪行樂,策杖登城腳欲麻。
我家古樂成,老未識安固。偶把清源麾,首問南塘路。
解維日已晏,入境天欲莫。張子自陶山,扁舟惠然顧。
沈君壯年別,相見發垂素。訪舊多不存,來觀莫知數。
平原二十人,邂逅喜相遇。謂我宜少留,欲敕不腆具。
我驅不敢疾,曲為一宵住。臨江有高閣,登覽可以賦。
瀾同孟子觀,目作少陵注。燈火照魚龍,談笑驚鷗鷺。
銜杯鄉意濃,竊食君恩誤。晨起酒未醒,潮來報催渡。
舟溯余不水,回頭憶兩溪。
川長太湖隔,天遠卞峰迷。
左顧龜何在,南飛烏欲棲。
從今到家夢,卻到浙江西。
平生為雪牽詩興,今日無詩奈雪何。
凈幾翻書擁爐讀,冷齋呵硯帶冰磨。
寒江獨釣句思柳,銀海光搖人憶坡。
欲兩三杯賀豐歲,卻憂疆埸正干戈。
舟楫何濡滯,秋深風未西。
五旬從白帝,十日尚清溪。
匈次澤吞楚,眼中山見齊。
主人殊未厭,壺榼屢提攜。
前年蠟屐遠尋幽,洞府曾經一宿留。
詩句親題碧云里,夢魂時到白巖頭。
風生見說欲飛去,興盡何如且罷休。
他日相呼老兄弟,飄然杖屨共翱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