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羅浮行田宿華嚴寺
浮山昔飛至,與羅合其巔。
嚴冬樹色改,青松耀紅鵑。
不種自生植,屢伐常蒼然。
我病不暇耕,行復觀我田。
呼扶偃蹇后,倩護龍鐘先。
僮客四面集,畦畽相勾連。
敢云歲晏休,翻犁趁晴暄。
民政今古殊,憂樂豈異源。
收身臥荒剎,朗月前夜圓。
鵲懶附枝靜,鼯饑嗅床穿。
為農悔不早,時發棹歌旋。
浮山昔飛至,與羅合其巔。
嚴冬樹色改,青松耀紅鵑。
不種自生植,屢伐常蒼然。
我病不暇耕,行復觀我田。
呼扶偃蹇后,倩護龍鐘先。
僮客四面集,畦畽相勾連。
敢云歲晏休,翻犁趁晴暄。
民政今古殊,憂樂豈異源。
收身臥荒剎,朗月前夜圓。
鵲懶附枝靜,鼯饑嗅床穿。
為農悔不早,時發棹歌旋。
羅浮山從前飛來,浮山與羅山山頂相連。嚴冬時節樹色改變,青松間紅杜鵑耀眼。山中植物不種自長,多次砍伐仍郁郁蒼蒼。我生病無暇耕種,又來巡視我的田地。讓人攙扶著落后的我,懇請保護年邁的人。僮仆從四面聚集,田埂相互勾連。哪敢說年終就休息,趁著晴朗翻犁土地。民政古今不同,憂和樂的根源難道有差異?我回到荒寺休息,前夜月亮正圓。喜鵲慵懶地靜附在枝頭,鼯鼠饑餓地在床邊嗅著穿行。后悔沒有早點務農,不時唱起船歌回轉。
羅浮:羅浮山,在廣東惠州。
巔:山頂。
偃蹇:困頓、疲憊。
龍鐘:行動不靈便的樣子,這里指年老體衰者。
畦畽:田埂。
歲晏:年終。
暄:溫暖。
荒剎:荒廢的寺廟。
棹歌:船歌。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作者可能在任官期間,看到羅浮山周邊的農事景象,結合自身經歷和對民政的思考而創作此詩。當時或許社會相對穩定,但農事勞作依舊是百姓生活的重要部分,詩人在巡視田地過程中有所感悟。
這首詩主旨圍繞農事展開,展現了詩人對農事的重視和對民生的關懷。其特點是將自然景色與農事活動、個人情感相融合。在文學史上雖不具有重大影響力,但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詩人心境。
直如弦,死道邊。相逢且勿諠,敬聽古人言。子雖抱良璧,暗投誰為惜。掇蜂尚見疑,何況不相知。種桑為得衣,種谷為得飽。結交不得心,不如絕交早。
風不能銷曉霧痕,天猶未放宿云根。城腰折處才三徑,山觜前頭別一村。
涼霜八月塞天寒,飛度衡陽楚水寬。少婦樓頭初掩瑟,一行先向夕陽看。
丹霞白鶴洞仙宮,絕頂當年避地同。春雨磯頭憂巨浸,夕陽林下眩殘虹。先幾自合乘槎去,投老方驚墮甑空。九曲棹歌期再聽,寄聲鷗鷺少從容。
宿雨曉還歇,開窗銷郁沈。煙光藹芳樹,池上鳴幽禽。逶迤瞻郡齋,窈窕期盍簪。孤懷屢百積,群疑思一箴。何時聯夜榻,春漏委波聲。
各把朱萸插帽檐,客中佳日倍欣然。有才惟楚于斯盛,結隊登高繼昔賢。白鶴泉清堪俯仰,丹楓峽好與流連。聯吟狂態渾如昨,我是當時最少年。
雨晴風正急,霜葉下紛紛。黃菊澹秋色,青山深暮云。芳樽攜共酌,獨客慰離群。臨別不知醉,醒來夜已分。
廬峰今已卜菟裘,心共長江日月流。莫待西風彫綠草,速來隨我上歸舟。
班春踰半月,獻歲換新正。馬動人聲喜,星明曉意晴。寒袪和氣勝,病愈老身輕。七十二年事,沉吟暗自驚。爐香禮天地,再過古來稀。此日仍逢節,何時定許歸。年高還拜怯,客窘久留非。遙憶小兒女,新春只故衣。彷佛曉鐘鳴,家家起五更。物宜春后暖,人喜歲初晴。衰老猶能飲,虛空誤得名。題詩思舊日,無此好新正。
來自廬山五老峰,梁園賓客更相從。已知無意二千石,出處何如邴曼容。
獨樂園中客,朝朝常閉門。端居無一事,今日又黃昏。客到暫冠帶,客歸還上關。朱門客如市,豈得似林間。
侍經屢得被恩綸,特命乘軺糾外臣。敢用六條明漢典,要令百粵沐堯仁。繡衣春藹萱花茂,金帶光浮荔子新。圣德如天何以報,愿持寸念答嚴宸。
翛然相造便杯同,竹徑松階半榻中。草色翻庭經細雨,歌聲拂樹入流風。未知折角人爭效,更有披襟獨辨雄。此夕隆歡真不意,尚期一葦興何窮。
通濟橋頭楊柳枝,涔陽極浦漾金絲。驚見昔年題柱客,歸來白發照漣漪。
世情何事日羈縻,做個船居任所之。豈是畸孤人共棄,都緣疏拙分相宜。漏篷不礙當空掛,短棹何妨近岸移。佛法也知無用處,從教日炙與風吹。水光沈碧駕船時,疑是登天不用梯。魚影暗隨篷影動,雁聲遙與櫓聲齊。幾回待月停梅北,或只和煙系柳西。萬里任教湖海闊,放行收住不曾迷。人在船中船在水,水無不在放船行。藕塘狹處拋篙直,荻岸深時打棹橫。千里溪山隨指顧,一川風月任逢迎。普通年外乘蘆者,未必曾知有此情。一瓶一缽寓輕舟,溪北溪南自去留。幾逐斷云藏野壑,或因明月過滄洲。世波汩汩難同轍,人海滔滔孰共流。日暮水天同一色,且將移泊古灘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