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嚴陵釣臺一首
西都庸庸生禍胎,東都切切繩公臺。平生故人苦畏辱,坐定白云那肯來。
沉幾深略滿帝腹,且憩先生一雙足。使知天上麒麟兒,不似犬羊甘豢畜。
渭濱老叟不自持,為人人以鷹名之。豈識桐江一竿竹,依舊秋風魚正肥。
古來賢者亦避世,往往適逢天地閉。得如建武亦不惡,又值首陽難降志。
山木陰陰江面寒,此天別在壺中寬。幾曾流出桃花去,寶氣自駭人間觀。
當時不愿世知己,稱到于今卻如此。塞馬得失天好還,千駟齊侯不窮理。
西都庸庸生禍胎,東都切切繩公臺。平生故人苦畏辱,坐定白云那肯來。
沉幾深略滿帝腹,且憩先生一雙足。使知天上麒麟兒,不似犬羊甘豢畜。
渭濱老叟不自持,為人人以鷹名之。豈識桐江一竿竹,依舊秋風魚正肥。
古來賢者亦避世,往往適逢天地閉。得如建武亦不惡,又值首陽難降志。
山木陰陰江面寒,此天別在壺中寬。幾曾流出桃花去,寶氣自駭人間觀。
當時不愿世知己,稱到于今卻如此。塞馬得失天好還,千駟齊侯不窮理。
西漢政治昏庸埋下禍根,東漢急切地整肅三公之位。嚴光平生的老朋友劉秀怕他受辱,可嚴光安坐白云間不肯入朝。劉秀心中謀略深沉,暫且讓嚴光的雙足休憩。讓人們知道像嚴光這樣的杰出人才,不像犬羊甘愿被圈養。渭水邊的姜子牙難以自持,人們以‘鷹揚’來稱呼他。哪里懂得桐江的釣竿,在秋風中魚兒正肥。自古以來賢能的人會避世,往往是恰逢時世閉塞。能遇到光武帝劉秀這樣的君主也不錯,但嚴光又有像伯夷叔齊那樣難改的志向。山林陰森江面寒冷,這里仿佛別有洞天般寬闊。這里何曾流出過桃花,可它的寶氣卻讓人間驚嘆。嚴光當時不愿被世人知曉,可到如今卻被人傳頌。塞翁失馬,得失自有天意,像齊侯那樣有千駟之富卻不明事理。
西都:指西漢,都城長安在西。庸庸:昏庸的樣子。禍胎:禍根。
東都:指東漢,都城洛陽在東。切切:急切的樣子。繩:整肅。公臺:三公之位。
故人:指嚴光與劉秀是舊相識。坐定:安坐。
沉幾深略:深沉的謀略。帝:指劉秀。
麒麟兒:比喻杰出的人才,這里指嚴光。豢畜:圈養。
渭濱老叟:指姜子牙,他曾在渭水邊垂釣。鷹:《詩經·大雅·大明》有‘維師尚父,時維鷹揚’,后人以‘鷹揚’形容姜子牙。
桐江:在浙江桐廬縣,嚴光曾在此垂釣。
建武: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年號,這里指代劉秀。
首陽:首陽山,伯夷、叔齊隱居于此,不食周粟而死,這里借指嚴光有難改的志向。
壺中寬:傳說仙人有壺中天地,這里形容嚴光隱居之地別有洞天。
塞馬得失:即塞翁失馬,比喻得失無常。千駟齊侯:《論語·季氏》‘齊景公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指齊景公雖富有卻不明事理。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嚴光與劉秀是舊相識,劉秀稱帝后多次邀請嚴光入朝為官,嚴光都拒絕,隱居于富春山。詩人可能是有感于嚴光的事跡,通過此詩表達對嚴光品格的贊賞以及對歷史和人生的思考。
這首詩主旨是贊頌嚴光的高尚品格和隱居之志。其突出特點是用典豐富,借古喻今。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特別著名,但也從側面反映了古人對隱逸文化的推崇。
控馬攀鞍事打毬,花袍束帶競風流。 盈盈巧學兒男拜,惟喜先贏第一籌。
玉京曾憶舊繁華。萬里帝王家。瓊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花城人去今蕭索,春夢繞胡沙。家山何處,忍聽羌笛,吹徹梅花。
帝宅王家大道邊,神馬龍龜涌圣泉。昔日昔時經此地, 看來看去漸成川。歌臺舞榭宜正月,柳岸梅洲勝往年。 莫言波上春云少,只為從龍直上天。
茫茫大塊洪爐里,何物不寒灰。古今多少,荒煙廢壘,老樹遺臺。 太行如礪,黃河如帶,等是塵埃。不須更嘆,花開花落,春去春來。
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誰通? 不堪翠減紅銷際,更在江清月冷中。 擬欲青房全晚節,豈知白露已秋風。 盛衰老眼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
西山不似龐公傲。城府有樓山便到。欲將華發染晴嵐,千里青青濃可掃。 人言華發因愁早。勸我消愁惟酒好。夜來一飲盡千鐘,今日醒來依舊老。
未開常探花開未。又恐開時風雨至。花開風雨不相妨,說甚不來花下醉。百年枉作千年計。今日不知明日事。春風欲勸座中人,一片落紅當眼墜。
青云得路及華年,好結風塵物色緣。作吏誰真能免俗,此行何必異登仙。
但留政跡憑人說,勝有辭章與世傳。輿論分明史筆在,循良文學不同編。
東風鷺影幾橫斜,晚日飛來漾雪華。 好伴閑身春雨里,一川煙雨落梨花。
胡虜昔何在,遙聞將士訛。 何曾親吉甫,遽欲奪蓬婆。 浪議輕癰潰,成功幸石磨。 未知廊廟計,終始果如何。
山家境界無畦畛,住處隨人意所便。 澗汲巖棲忘世累,石耕略種盡天年。 時驚虎觸柴扉月,長鶯啼綠樹煙雨。 不信卻無人種杏,知從何處覓神仙。
美人絕似董嬌饒,家住南山第一橋。 不肯隨人過湖去,月明夜夜自吹簫。
鮑老當筵笑郭郎,笑他舞袖太郎當。 若教鮑老當筵舞,轉更郎當舞袖長。
錦字梭停掩夜機,白頭吟苦怨新知。 誰聞隴水回腸后,更聽巴猿拭袂時。 漢殿微涼金屋閉,魏宮清曉玉壺欹。 多情不待悲秋氣,祇是傷春鬢已絲。
江南節物,水昏云淡,飛雪滿前村。千尋翠嶺,一枝芳艷,迢遞寄歸人。 壽陽妝罷,冰姿玉態,的的寫天真。等閑風雨又紛紛。更忍向、笛中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