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德和韻寄談李二丈二首 其一
心在淮山下,身行湘水中。
喜拋余子去,恨不故人同。
舊隠勞征夢,浮名任化工。
衡陽春漸暖,終欲伴歸鴻。
心在淮山下,身行湘水中。
喜拋余子去,恨不故人同。
舊隠勞征夢,浮名任化工。
衡陽春漸暖,終欲伴歸鴻。
心一直系念著淮山,人卻在湘水之中行走。高興能拋開那些庸人,遺憾不能和老友同行。舊日隱居之地常牽動我的思鄉夢,虛名就任由造化安排。衡山的春天漸漸暖和,最終我想伴著歸雁回去。
次韻:舊時古體詩詞寫作的一種方式,按照原詩的韻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
淮山:淮河一帶的山。
余子:其他人,這里指庸人。
舊隱:舊日隱居之地。
征夢:旅途中的夢。
浮名:虛名。
化工:指自然的造化。
衡陽:在衡山之南,衡山有回雁峰,傳說雁到衡陽不再南飛。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當時身處湘水一帶,遠離故鄉淮山。可能是在漂泊途中,因思念故鄉和老友而創作此詩,反映出其渴望擺脫世俗、回歸寧靜生活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思鄉與渴望歸鄉之情。特點是情感真摯,直抒胸臆。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真實的內心世界和情感體驗。
鬢絲微映釣絲輕,水葉驚風細浪生。誰見晚涼人立處,數株楊柳一蟬鳴。
翡翠翔江湖,亡身為毛羽。不如道傍李,尚得滋味苦。驅車上太行,還顧望梁甫。高岡多烈風,茂林化為岵。空馀澗底藤,蒙蘢蔓煙雨。
錦陌秋生,玉京涼至,向夕水沈飄斷。鳴蛩暗井,墜葉重扃,此際賦成紈扇。回首醉里畫樓,愁疊金衣,滴殘銀箭。問山川不語,來時期左,去時天遠。閒夢落、塞北風沙,江南煙樹,酒醒鬢霜濃染。天河未沒,鐙火猶明,隔舍紫簫悽變。經歲無書,到來云想孤顰,花猜雙倩。仗東流滾滾,將寄羅巾淚點。
七月十日甲子雨,徹夜檐溜無休時。野老驚呼后土濕,秋田仰望皇天慈。饑烏覓食亦散漫,病鶴顧影空縭?。青泥沒屐不可出,蝦菜何以供晨炊。
猗猗淇園竹,閱歲常青青。持以奉翁壽,愿翁逾百齡。
兩袖披披興浩然,兒童多識是髯仙。搜奇二酉云生履,覽勝三江月滿船。無處不為詩債苦,有時還向酒家眠。到頭懷土心難遣,此日登樓憶仲宣。
昔年壯游下江漢,霽雪千峰排兩岸。今年看畫憶舊游,萬里江山入清玩。岷峨岡脊來蜿蜒,青城一峰高插天。東馳衡山走千里,匡廬五老與石城、北固遙相連。冰巒雪壑互起伏,照見日華破初旭。神光混茫元氣浮,奮如巨鰲簸坤軸。爛如秋空云,浩如滄海濤。又如瑤臺銀闕天上頭,皎皎白月空秋毫。回光下照中流水,風吹河漢銀云起。中流空闊不勝寒,一洗丹碧秋漫漫。山川歷歷真偉觀,來往十年游未半。不如云瀛樓上來倚闌,一日看遍江南山。
泰山兼魯望,積水與河通。月白開鮫室,天青出貝宮。舟航云物外,郡邑有無中。旅泊無愁晚,終宵野燒紅。
浪得虛名游士閑,棲街謀食乞人憐。稷下迂閎誇孔墨,空空腹笥衍談天。
淮水春帆動,山城積雨馀。南臺去千里,北闕有三書。白下曾行馬,黃河可膾魚。廟堂公論在,君去莫躊躇。
萬里秋云下,雙峰夜月初。空梁寒蟋蟀,曲沼亂芙蕖。仙路青芝隔,玄亭古木疏。浮生俱客計,斯意久吾廬。白雪爐中藥,黃庭石上書。簫聲何處起,髣髴紫霞裾。
濺濺不住溪流素。憶曾記、碧桃紅露。別來寂寞朝朝暮。恨遮亂、當時路。仙家豈解空相誤。嗟塵世、自難知處。而今重與春為主。盡浪蕊、浮花妒。
記得初從翠羽招,撚痕粉膩未全消。此時恰好春三月,與子曾逢廿四橋。酒半臨風看贈佩,花深移月聽吹簫。故園今日猶親近,解識當年魏與姚。
箭漏日初短,汀煙草未衰。雨馀雖更綠,不是采蘋時。
此夜寒無奈,瑤臺近斗牛。山名真小岱,月色正中秋。影入河蟾濕,光翻樹鵲愁。只疑參岳頂,笙鶴上宮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