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七夜出寺門驟有所聞疑水與風即而觀之雨也對面而橫騖焉已而傾注中夕復作明日猶未已賦詩三首與欽止斯遠同之 其三
中宵還瀏瀏,乞曉更蕭蕭。
亟作溪頭看,猶霑樹杪飄。
田家比屋喜,沴氣十分消。
我得扁舟去,江湖興久搖。
中宵還瀏瀏,乞曉更蕭蕭。
亟作溪頭看,猶霑樹杪飄。
田家比屋喜,沴氣十分消。
我得扁舟去,江湖興久搖。
半夜時雨還淅淅瀝瀝地下著,臨近拂曉雨變得更蕭蕭作響。我急忙到溪頭去看,只見雨滴還在樹梢上飄灑。農家家家戶戶都歡喜,災氣已完全消散。我能乘上扁舟離去,對江湖的興致長久以來就在心中蕩漾。
中宵:半夜。瀏瀏:象聲詞,形容風雨聲。
乞曉:臨近拂曉。蕭蕭:形容風雨聲。
亟:急忙。
霑:同“沾”。樹杪:樹梢。
比屋:家家戶戶。
沴氣:災氣,不祥之氣。
扁舟:小船。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當時正值降雨,這場雨緩解了可能存在的旱情等災氣,讓農家歡喜。詩人可能在寺廟中,因雨有感而發,同時也表達自己對江湖自在生活的向往。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雨景及雨給農家帶來的喜悅,突出了雨的益處。特點是語言平實,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對生活細致的觀察和對鄉村的關懷。
棲六翮於荊枝,望綺云於青漢者,有日于茲矣;而春華來被,草石開鮮,辭動情端,志交衿曲,信知鄰德之談,無虛往牘。夫子雖跡躔朱閣,而心期岱嶺,豈但散發乎高岫,以將飛霜於絕谷,良為欽哉?野人幸得托形崇阜,息影長林,每對月流嘆,臨風軫慨,徒事累可豁,而發容難待,自非齊生死於一致者,孰不心熱者乎?舉世悠悠,孰云同此?儻遇知己,相與共憂。朅來虞公,茲焉可邁,何為棲棲,空勞鼓缶,迨及暇日,有事還童,不亦皎潔當年,而無忸前修也。
晚日照空磯,采蓮承晚暉。 風起湖難渡,蓮多采未稀。 棹動芙蓉落,船移白鷺飛。 荷絲傍繞腕,菱角遠牽衣。
建平督郵道,魚復永安宮。 若奏巴渝曲,時當君思中。
玉帛朝回望帝鄉,烏孫歸去不稱王。 天涯靜處無征戰,兵氣銷為日月光。
北海陰風動地來,明君祠上望龍堆。 髑髏皆是長城卒,日暮沙場飛作灰。
徒聞管弦切,不見舞腰回。賴有歌梁合,塵飛一半來。
五月紅蓮繁盛時,隼旆同賞郡南池。 額名舊載零陵志,碑字新鐫子厚詩。 采藥銜杯愁滿滿,折花行令笑遲遲。 明年歲熟歌聲穩,伴醉清香宛是誰?
重譯新離越裳國,一枝都掩桂林香。 養成崖谷黃蜂蜜,羞死江湖白藕房。
公無渡河,公無渡河, 止公不已將柰何。九淵噴雪舞饞鱷, 百里吼雷翻怒鼉。平地往往猶風波, 況此瀰漫秋水多。
夜來采石渡頭眠。月下相逢李謫仙。歌一曲,別無言。白鶴飛來雪滿船。
平明霧靄雨初晴。兒子敲針鉤成。香餌小,繭絲輕。釣得魚兒不識名。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巧笑東鄰女伴,采桑徑里逢迎。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斗草贏。笑從雙臉生。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閑離別易銷魂,酒筵歌席莫辭頻。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愁三月雨。(離愁 一作:離情)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云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 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鉤。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