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張荊州巡農晚望
太清霽云雷,陽春陶物象。
明牧行春令,仁風助升長。
時和俗勤業,播殖農厥壤。
陰陰桑陌連,漠漠水田廣。
郡中忽無事,方外還獨往。
日暮駐歸軒,湖山有佳賞。
宣城傳逸韻,千載誰此響。
太清霽云雷,陽春陶物象。
明牧行春令,仁風助升長。
時和俗勤業,播殖農厥壤。
陰陰桑陌連,漠漠水田廣。
郡中忽無事,方外還獨往。
日暮駐歸軒,湖山有佳賞。
宣城傳逸韻,千載誰此響。
晴朗的天空中云消霧散,大自然的萬物在春日里煥發生機。賢明的州牧推行著春天的政令,仁愛的風氣助力萬物生長。百姓遵循時節勤奮勞作,在田地上耕種。茂密的桑林連綿不斷,廣闊的田野一望無際。郡中忽然沒有了繁雜事務,州牧獨自出游。傍晚時分停下歸車,欣賞著湖光山色。當年謝朓在宣城留下了美妙詩篇,千年以來誰能再發出如此動人的聲響。
霽:雨、雪停止,云霧散,天放晴。
陶:陶冶,培育。
明牧:賢明的州牧,這里指張九齡。
春令:春季的政令。
仁風:仁德的風氣。
厥:其。
宣城:謝朓曾為宣城太守,有不少寫景詩篇。
此詩是詩人奉和張九齡之作。張九齡任荊州長史時,巡視農事,詩人便作此詩相和。當時張九齡雖被貶,但仍關心百姓,推行仁政,詩中體現了當地在其治理下的良好景象。
這首詩描繪了春日鄉村的美好景象,贊頌了張九齡的賢明和仁政。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展現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和文人之間的唱和風氣。
一官已掛西山笏,自逐西風薄笨車。赤崁廿年思故里,紅塵十丈冷京華。湘中蘭芷伊誰贈?江上芙蓉自怨嗟!早識窮通原有命,十年悔不讀書賒。漢、秦而下逮蕭、梁,詞賦源流待酌商。得與奇異同賞析,不知田海已滄桑!鳥欣有托遷喬木,花恨無香托海棠。問字日來親長者,可能弟子列班行?滾滾波瀾筆底來,雷霆冰雪絕纖埃。老成治事神仍王,旖旎談詩志未灰。奉倩多情憐妾病,朝云無恙望春回。何緣乞得長生藥,擎向床頭晉一杯。天演由來是競爭,勝優敗劣自然名。人皆雕鶚橫秋健,我是餼羊告夏正。未撲俗塵登白社,欲醫凡骨采黃精。夢中舊侶來招手,羽化人間誓不生。
德澤涵濡得二難,百年祠館見遺安。蒼蒼一片墳臺石,留在行人下馬看。
心折零陵霜入鬢,更修短札問何如。江湖不是無來雁,只慣平生作報書。芭蕉急雨三更鬧,客子殊方五月寒。近得會稽消息否,稍傳荊渚路歧寬。
登源之塋,萎木再榮。千春枯槁,謂匪神功。氓曰神哉,曷感而通。鞠哉冢宰,樹此感忠。樹此感忠,念祖無忘。
長林興不淺,虛室晝無嘩。我欲薦徐孺,誰當退子瑕。詩催前浦雨,人對短籬花。洛社歸來后,能忘拜白麻。
石棺山靄靄,沔水波溶溶。中有武侯廟,棟杗亦崇崇。念昔炎祚微,諸藩務爭雄。吉利據全魏,仲謀擅江東。斯人伊呂儔,長嘯草廬中。英英高皇胄,志欲芟群兇。徘徊襄漢間,孰與同其功。一聞臥龍名,三顧禮益恭。從容決大計,魚水欣相逢。首結孫氏好,再摧曹氏鋒。益梁既歸命,滇巂亦乘風。遂令寰宇內,重視炎光紅。天意苦難諶,大星隕長空。超然謝氛濁,歸覲永安宮。歷觀百世下,孰能蹈其縱。有謖孰肯戮,有正孰能容。公道未必布,忠益未必從。九原不可作,孰為人中龍。廟貌在茲邑,聲光赫無窮。嗟予生已晚,仰止常忡忡。朗誦出師表,慨然淚沾胸。
霜露才嬰疾,龍蛇已喪賢。神騎尾星次,家托寢丘田。長樂申君吊,東堂罷禊筵。佳城白日掩,從此即千年。
金母防閒貯絳宮,石城煙水戲魚通。絲抽園客心還亂,竹寫湘娥淚亦工。匏葉春舒迷鷕雉,土囊秋啟怯雄風。革言尚未聞三就,木落寒宵倚斷鴻。金隍歸騎杳無蹤,石闕銜將玉箸重。絲履遠游愆雒女,竹枝清唱懊吳儂。匏星妾讓牽牛匹,土塊誰頒汗馬封。革緒風時初景在,木蘭秋晚罷芙蓉。
花信頻催二月天,雨昏煙暝曲欄前。凄涼遺照憐孤坐,明滅殘燈伴獨眠。封綺戶,掩香奩。青衣含淚進朝餐。冥途誰為供脂粉,拜乞高僧送紙錢。
今日天氣佳,清吹與鳴彈。感彼柏下人,安得不為歡!清歌散新聲,綠酒開芳顏。未知明日事,余襟良已殫。
森森萬木一精廬,黃卷青燈自卷舒。卻肯追隨三舍遠,不論聞問十年疏。遺賢公已長懷玉,老圃吾方欲荷鋤。安得謝巖題壁處,一尊相伴看芙蕖。
紫翠煙消石徑斜,半灣茅屋是僧家。禪心不動楚山碧,落盡蕭蕭松荻花。
原莎莽莽盡荒阡,遙指孤城百雉懸。新水乍生潮帶鹵,危樓一望海連天。空聞疲卒防春汛,幾見流民墾石田。數十年來豐樂土,風光強半不如前。
髻鬟未整。已十旬鏡檻,流黃塵冷。夜夜遲明,乍可甜鄉去俄頃。金斗沈香熨盡,和縐坐、更衣全屏。漫打疊、比瘦黃花,簾押卷秋影。曾省。舊斗茗。指斷臂海棠,續了圓頸。算天尚肯。教免蘅蕪夢驚醒。持匕留裙無恙,回首處、還應悽哽。算苦少,來日也、夜游燭秉。
石龍山頂拔巍顛,我此登臨骨凜然。直上更無容足地,速回猶在夕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