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在惠州窘于衣食以重九近有樽俎蕭然之嘆和淵明貧士七詩今去重九三日爾仆以新谷未升方絕糧是憂至于樽俎又未暇計也因誦靖節貧士詩及坡翁所和者輒復用韻 其七
昔在龐德公,有足不入州。
鸞鳳自有志,燕雀安可儔。
迺知金石堅,不逐萬物流。
當時天下事,固為長者憂。
未易一木支,殺身何能酬。
令人為短氣,哀哉融與修。
昔在龐德公,有足不入州。
鸞鳳自有志,燕雀安可儔。
迺知金石堅,不逐萬物流。
當時天下事,固為長者憂。
未易一木支,殺身何能酬。
令人為短氣,哀哉融與修。
從前龐德公,有腳卻不踏入州府。鸞鳳自有高遠志向,哪能和燕雀相提并論。由此可知金石般的堅定,不會隨萬物變化而動搖。當時天下的事,本就是德高望重者所憂慮的。難以用一根木頭支撐大廈,犧牲生命又怎能酬報國家。這讓人感到氣短,可嘆啊孔融和楊修。
龐德公:東漢末年隱士,居住在峴山之南,從未入州府。
鸞鳳:比喻志向高遠的人。
燕雀:比喻目光短淺的人。
金石堅:像金石一樣堅硬,比喻意志堅定。
長者:指龐德公這樣德高望重的人。
融與修:指孔融和楊修,二人都因才高而被曹操殺害。
此詩是作者在生活窘困、面臨斷糧困境時,讀陶淵明和蘇軾相關詩作后有感而發。當時社會可能動蕩不安,作者借古人事跡抒發對現實的感慨。
這首詩以龐德公等人事跡為切入點,反映出作者對堅守志向、憂國憂民的推崇,以及對有才者不幸命運的同情,展現出一定的歷史感和現實關懷。
英英白云在天際,一度看來一惘然。膝下綵衣何日著,明朝花甲又經年。
新公邀作爽溪游,為說前朝有此樓。云氣遠開天北極,風光仍在水西頭。虛檐古瓦緣蒼鼠,曲澗輕波漾白甌。宸翰僅留飛白在,煙塵漠漠使人愁。
舊縣新城取次過,百年世事幾風波。掛帆客過沽春酒,復業人歸理釣蓑。山水未生淮白少,暮云欲盡海青多。客懷不及南飛雁,也逐閒鷗到澗河。
巖畔泉源活且清,玉芽松火對山烹。軟風習習香傳鼻,情致陶陶棋上枰。窮極翻無身外念,是非祗合肚中明。從來天意難憑料,莫問陰云與放晴。
村煙澹澹日沈西,岸柳陰陰水拍堤。江上晚風吹樹急,落紅滿地鷓鴣啼。
皎皎明月光,照我屋東頭。寒螀鳴樹間,招搖指孟秋。白露下高梧,落葉聲颼颼。寒溫更變遷,河漢東南流。懷哉里中兒,奮志起遠游。飄然溯長風,乘槎犯斗牛。支機織女石,為問今在不。水深波濤闊,浮名將焉求。
茂陵消渴夜,漢圃倦游年。日月愁中惜,形骸病后憐。鄉心時萬折,客淚晚雙懸。人老猶西蜀,春歸向北燕。音書嗟白雁,歲序怪玄蟬。獨抱無窮事,徘徊玉漏前。
渺渺雙鳧落晚沙,一江秋色艷明霞。逢人不用停舟問,大樹村中即我家。
野水丁沽路,平沙八里臺。材官戰馬避春雷。幕府清秋零露上衣來。獨宿江城冷,臨風蠟炬灰。中天月照陣云開。荒埭暗雞聲里鈿車回。
蒼茫大地碧成陰,一樹梨花展素心。淑氣橫吹醒萬木,密云淚滿化甘霖。
才入金川境,行行望眼賒。亂山迷驛路,一水護人家。地僻民安業,官清縣少衙。江東賢令尹,心地似梅華。
丹桃艷陽實,移自武陵源。柔風拂纖條,鮮澤沃靈根。吐葩當春茂,結實俟秋蕃。盈盈大如斝,有色極華丹。衛之不敢褻,期以奉君餐。君餐發靈和,神滋生玉顏。無為升玄化,玄默即軒轅。
壯歲才名已不羈,儒冠誤子亦多時。從知照乘珠難售,方信千鈞弩獨遲。夜雨青燈愁客夢,秋風澤國動鄉思。何年挾策重來此,折取蟾宮第一枝。
懸弧逢此日,舞影自婆娑。耳目聰明短,風塵荏苒多。泉聲和石咽,山翠撲帆過。物候驚時改,輕霜點綠柯。
文雅從茲盡,榮華亦有休。吾徒還一涕,爾輩自千秋。舊館青山暮,重泉白日幽。惟馀清汶水,長繞墓田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