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 三國 其二
蜀從劉備傳后主,四十余年為魏虜。
吳傳孫亮至孫休,晉封孫皓歸命侯。
魏有文明俱稱帝,齊王高貴還相繼。
陳留王立共五君,大業卒傳司馬懿。
蜀從劉備傳后主,四十余年為魏虜。
吳傳孫亮至孫休,晉封孫皓歸命侯。
魏有文明俱稱帝,齊王高貴還相繼。
陳留王立共五君,大業卒傳司馬懿。
蜀漢從劉備開始傳位給后主劉禪,歷經四十多年后被魏國所滅。東吳從孫亮繼位一直傳到孫休,最后晉朝封孫皓為歸命侯。曹魏有魏文帝、魏明帝都稱帝,之后齊王曹芳、高貴鄉公曹髦相繼即位。陳留王曹奐即位后,曹魏總共歷經五位君主,最終政權落到了司馬懿家族手中。
后主:指蜀漢后主劉禪。
魏虜:這里指魏國,含有貶義。
孫亮、孫休、孫皓:均為東吳君主。
歸命侯:晉朝給孫皓的封號。
文明:指魏文帝曹丕和魏明帝曹叡。
齊王:指齊王曹芳。
高貴:指高貴鄉公曹髦。
陳留王:指曹奐。
大業:指曹魏政權。
此詩應是后人總結三國歷史所作,目的是為了以詩歌的形式記錄和傳播三國時期的歷史發展,幫助人們更清晰地了解這一時期各政權的更迭情況。
這首詩主旨是概括三國時期各政權的傳承和結局。其突出特點是簡潔明了,以詩歌形式梳理歷史。在文學史上雖無太高藝術成就,但對普及三國歷史有一定作用。
眉似箒粗,面如漆墨。
人道慈悲,誰知惡毒。
蒿籬關猛虎,寬處有威。
筆管養蒼龍,直中藏曲。
喜臧倉沮,不遇魯侯。
忍伯夷饑,不食周粟。
桐木深坑嶺,菊田高弟家。
聞渠能館致,去我使人嗟。
箬長潛沙筍,蘭開傍石花。
古琴留掛壁,此意澹無邪。
寄隠幽蹤何處尋,春風十里薜蘿深。
青山不說是非事,黃鳥自賡長短吟。
百折畏途休著腳,十分明月是知心。
不應誤放桃花出,惹得漁翁話古今。
山居種葦意如何,相見滄江渺渺波。
窗外近移秋色早,夜來偏覺雨聲多。
微風動葉蜻蜓立,暗浪沖根郭索過。
誰解寫成團扇面,蕭蕭殘雪臥漁蓑。
茇舍干戈后,班荊薦莽余。
何人騎有鶴,顧我食無魚。
孤憤向誰說,倦游休上書。
時時問甘嶺,戴子近何如。
肚腸深,用白粘賊翳睛藥,定滄海舶指南針。
出智門蓮花,換人鼻孔。
握大慈苕箒,掃世煙塵。
忘忌諱,絕疏親。
病在膏肓加蠱毒,直教石佛汗通身。
好客分明為我來,不嫌茅舍似雞棲。
歸云古樹如新畫,久雨蒼崖失舊題。
別我此行正月盡,懷君老眼兩行啼。
丈夫出處有常度,不為黃金顏色低。
天機妙處莫形容,難把丹青寫太空。
萬古碧山留色在,千江皓月此心同。
烏紗燕子開門雨,白發楊妃掠面風。
欲問清明休檢歷,杜鵑啼血滴巖紅。
新舂知麥味,舊債了鄰賒。
借榻無鵑處,敲門有竹家。
韭苗香煮餠,菊腦和烹茶。
少駐還山屐,烏紗細雨斜。
灼灼日及華,朝榮夕已墜。
牽牛泫碧露,見晛歘憔悴。
拒霜舒曉紅,惟愁夕陰至。
蜻蛚庇其根,亦復多愁思。
容色豈不佳,浮脆何足貴。
念此令人嗟,百年何流駛。
所以靖節翁,把菊有深意。
一舸下中流,西風兩岸秋。
櫓聲搖客夢,帆影掛離愁。
落日魚蝦市,長煙蘆荻洲。
篙人夜相語,明發又嚴州。
懸崖多蝙蝠,往往壽千年。
自古人難到,如今爾得先。
所餐崖上乳,不出甕中天。
自有攀援者,曾看抱樸篇。
年兇人賣子,吾亦賣銀瓶。
送老無留物,因貧總割情。
捐軀資我飽,覆斗餞君行。
正是花香日,憑誰細細傾。
獨嶺斜陽笠,深溪夜雨燈。
多憂未歸客,萬事不言僧。
兵甲今如此,臺明昔未曾。
欲言征斂數,天遠有誰能。
春風元逐土牛來,欲去金錢買不回。
莫道鶑花拋白發,且將蠶豆伴青梅。
落花流水辭梁苑,芳草斜陽上楚臺。
孝子不嫌閑寂坐,綠陰如屋兩三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