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洋道中望太姥山四首 其一
問俗驅王事,齋宮耐可期。
寒花明絳節,孤月映摩尼。
縹渺浮虛廓,蒼茫弄晚曦。
三山如可接,莫遣漢臣歸。
問俗驅王事,齋宮耐可期。
寒花明絳節,孤月映摩尼。
縹渺浮虛廓,蒼茫弄晚曦。
三山如可接,莫遣漢臣歸。
為了公事去了解民間風俗,在齋宮等待著合適的時機。寒花在儀仗前顯得明艷,孤月映照在摩尼寶珠上。太姥山縹緲地浮現在廣闊的天空中,在傍晚的陽光里顯得蒼茫。要是能與海上三山相接,就別讓漢臣回去了。
問俗:了解民間風俗。驅王事:為君王之事奔走。
齋宮:古人在祭祀或舉行重大典禮前齋戒的住所。耐可期:能夠期待。
絳節:古代使者所持的紅色符節,這里指儀仗。
摩尼:指摩尼寶珠,佛教七寶之一。
虛廓:廣闊的天空。
晚曦:傍晚的陽光。
三山:傳說中海上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漢臣:作者自指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推測詩人在為公事奔走途中,于蔣洋道中望見太姥山,被其景色所震撼,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或許社會相對穩定,詩人在履行公務過程中,在自然美景中尋求心靈慰藉。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太姥山美景的贊美與留戀。其突出特點是意境營造出色,借景抒情自然。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力有限,但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敏銳感知和獨特的情感表達。
忽憶梅花空斷腸,十年依約夢中香。如今濯錦江邊路,不見栽花黃四娘。
大魚啖小魚,小魚啖蝦?。蝦?啖沮洳。啖多沮洳涸,請君肆中居。
公無出門,門外黃塵昏。公無渡河,河中白浪多。凄凄惻惻行不得,掉頭而去奈公何!春醪浮浮,春風遲遲。去離樂土,公乎何之?犯黃塵兮涉白浪,逐波臣兮去不歸!長鯨磨牙而往來,赤虬鼓浪兮而翻飛,公乎觸之而肉糜!箜篌悲,公不知。
六合八荒游未半,子孫零落暫歸來。井邊不認捎云樹,多是門人在后栽。
不將幢節駐羊家,幾伴西樓坐月斜。零落瑤華應不恨,綠陰青子在窗紗。
白蜺飲晴壑,一飲萬人鼓。腥風噴涎沫,下有神龍府。傾崖與回薄,獷石佐虓怒。十里骨立山,洗濯無撮土。遙源杳何處,落地名第五。客來泉亦喜,舞作千溪雨。赤腳立雨中,衣沾翳厓樹。廿年成始至,重游在何許。憑君鐵錐書,一破蒼苔古。
遠色霽初景,清風振遙林。子來入我室,弄我花間琴。正聲一何長,幽思亦已深。愿留一千歲,贈子瑤池音。
已放韶光入帝城,那知秋氣動霓旌。千堆驚浪云連漢,萬里長江雨洗兵。著處泥沙俱水下,幾時勝槩俟河清。極知和袖垂綸手,兀子鶯歌頌太平。
白發慵梳不裹巾,高齋無語獨傷神。憂君誰似監門女,匡世難求筑版人。天外亂山迷落日,雨中芳草戀殘春。新芻未熟難成醉,欲借醇醪問比鄰。
楚客歸心河水流,三更月暈長年愁。沙河雨漲催開閘,半夜櫓聲無數舟。
好名未知道,古人有揚雄。著書欲傳世,不暇脩厥躬。圣言德之馀,屈伸與天同。哀哉大節廢,豈足稱固窮。
獨往非避俗,散懷聊尋芳。流風澹翠麓,理策秋路長。蒼石含幽色,樛木落寒香。一片太古云,化為孤鳳翔。忽然歸紫霄,蕩漾不可望。浩歌向夕霽,敢事接輿狂。山回杉熛清,厓傾花雨下。詎知吾道非,偶然適曠野。磊落萬隕星,赴流飲奔馬。風微葉時落,磴寒雪自灑。孤松縈蘿轉,幽峰抱嵐灺。景晦良遇稀,心異真賞寡。舉手謝時人,巖陰棲古瓦。晚山菡萏開,濃秀映秋碧。長風瀉萬里,寒花落石壁。云氣靜欲消,霞光亂相射。縹緲浮丘翁,素手垂鶴翼。笑看蓬萊波,與世共陳跡。天地無恒春,群兒倚少色。功名猶自誤,口體乃相賊。安知骨為塵,不得同瓦礫。
鳳瑞下平世,豈必一樹棲。朝鳴江梧東,夕語隴竹西。伶倫奉軒后,截管相與齊。和音諧鈞天,眾聲次昂低。黃鐘肇大律,四序乃不迷。天地一以準,造物窺先倪。丹山久寂寥,楚狂歌德衰。寧知仲尼后,百世聞喈喈。□□千仞姿,翙翙五采儀。群羽相從之,效職各參差。□□因農勸,鉤辀緣客悲。風俗或有間,道路相是非。□君關西胄,清白振前遺。官居掃一室,蔬茹備晨炊。□□交蓬堵,捫虱親布衣。布衣無所言,清時愿有為。新春刷驄馬,況今當遠違。揮策長江澨,振轡清渭湄。載歌周雅篇,復詠召南詩。
平湖含白水,斷岸見青林。籬落初秋氣,云山向夕陰。養閑祇用拙,避俗更懷深。為問舟中客,何如澤畔吟?
啼血口流丹,月明花影寒。不堪愁里聽,只好畫中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