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胡通判
胡公家學本中庸,挺挺云來有祖風。
但得年皆余八十,何妨位不至三公。
方期束帛迎申老,忽舉空衣葬葛洪。
江左祇今推甲族,慶源袞袞自無窮。
胡公家學本中庸,挺挺云來有祖風。
但得年皆余八十,何妨位不至三公。
方期束帛迎申老,忽舉空衣葬葛洪。
江左祇今推甲族,慶源袞袞自無窮。
胡公的家學以中庸之道為本,他堂堂正正而來,有著祖輩的風范。只要都能活到八十多歲,官位到不了三公又有何妨。正期望用束帛禮聘像申公那樣的賢才,卻突然像埋葬葛洪一樣空葬了他。如今江東都推崇胡氏這一豪門大族,家族的福澤源源不斷、無窮無盡。
中庸:儒家的道德標準,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調和折中。
挺挺:正直、剛直的樣子。
三公:中國古代朝廷中最尊顯的三個官職的合稱。
束帛:捆為一束的五匹帛,古代用為聘問、饋贈的禮物,這里指禮聘賢才。申老:指申公,西漢初期儒家學者。
空衣葬葛洪:葛洪是東晉道教學者、煉丹家、醫藥學家,傳說他尸解成仙,這里用此典故表示胡通判離世。
江左:江東,長江下游以東地區。甲族:豪門大族。
慶源:福澤、吉慶的源頭。袞袞:連續不斷的樣子。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考。胡通判可能是當地有名望之人,家學深厚、品德高尚。詩人與胡通判或許相識,在其離世后,為表達敬意和惋惜創作此挽詩。
這首挽詩主旨是悼念胡通判,肯定其家學和品德,認為人生價值不在官位高低。特點是用典恰當、情感真摯。在文學上展現了挽詩的傳統風格,反映當時對家族和個人品德的重視。
鬧紅一舸是誰家,面面玻窗倚落霞。中有垂髫人似畫,銀燈影里弄箏琶。
綠窗深貯傾城色。燈花送喜秋波溢。一笑入羅幃。春心不自持。雨云情已亂。弱體羞還顫。從此問云英。何須上玉京。
相思無奈意凄凄,不見同心不敢啼。紅葉誰家連理木,歸來獨借一枝棲。
中宵風雨早來涼,謝草春池別夢長。綠野開筵聯玉樹,紅亭離思結垂楊。通波直下無千里,明月何曾是兩鄉。白晝看云何限意,佳期良晤在江陽。
白白復黃黃,雌雄知幾行。春風吹不亂,各自宿花房。
錦里春深節暫停,東風吹送上江舲。不知漢省郎官宿,分得荀家第幾星。
帝遣宗英使楚濱,漕臺元自得詩人。從橫錦繡花生舌,飛動龍蛇墨起鱗。心拱北宸恩露渥,笑回南浦淥波春。不須過作飛芻計,早晚追陪紫府賓。黠虜狂謀犯泗濱,脅從太半是吾人。且將戈戟殲蛇豕,會把衣裳易介鱗。河洛至今思帝德,云龍行見會王春。漢官儀物都如舊,混一車書萬國賓。晉敗苻秦淝水濱,謝公祗用八千人。飛騰貔虎生修翼,屠剪鯨鯢膾硬鱗。否運既傾終反泰,寒威已振卻成春。吾皇盛德超千古,接士端如見大賓。艅艎搖曳大江濱,龜手從來笑越人。會使風檣如陣馬,何妨鹢首著龍鱗。已欣淮北兵戈捷,且醉江南曲米春。元直德翁忘爾汝,孰為東道孰為賓。城樓縹緲俯漳濱,景物依然念昔人。云出西山天欲雪,風來南浦水生鱗。四圍氣象朝朝好,一點陽和處處春。日暮短篷輕槳急,雙魚應已付溪賓。伊昔端居寂寞濱,每于騷雅愛其人。長篇剩得斕斑錦,短句兼收細碎鱗。指下粗能知越操,郢中那敢和陽春。愿藏大手無輕露,寸膽于今已自賓。
越井炎洲北,賁禺桂水東。神仙開勝概,良宰穆清風。海闊恩波似,春長惠化同。三城歸保障,五石表年豐。政以鳴琴裕,文從制錦工。昔聞荊玉美,今見楚材雄。國瑞偏徵老,仁心欲化童。循良誰第一,推轂有群公。
晝涉溪方淺,暮臨溪忽深。水猶如此變,安可測人心。
華館相望接使星,長淮南北已休兵。便須買酒催行樂,更覓何時是太平。
妙墨淋漓濕未乾,山光林影翠成團。渠家高館偏多趣,北苑南宮繞座看。
我不能學王武子,買地編錢作金埒。夜來三徑春雨過,片片桃花屐痕齧。君侯采石三神山,為余舍置祗林間。它時小隊元戎到,應愛青苔點地斑。
相送出東門,生死各不知。人生匪金石,保有重會期。酌酒盡今夕,中心多所悲。新好詎勿諧,猥未經歲時。傾蓋難如故,百然猶一疑。風雨復晴霽,白日成陰霾。眷言懷夙昔,始終思舊知。往見管鮑交,曠久情易移。豈況千萬里,寒暑更相違。此語安可道,默默空自惟。
燕來枝益軟,風飄花轉光。氳氤不肯去,還來階層香。
西郭潮生曉放舟,江風蕭颯滿簾秋。岸傍短竹青如染,云外奇峰翠欲流。賞興正逢新月上,吟蹤應為野花留。乾坤已付游人樂,莫把閒盟負白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