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將五首
漢朝陵墓對南山,胡虜千秋尚入關。昨日玉魚蒙葬地,多少材官守涇渭,將軍且莫破愁顏。
韓公本意筑三城,擬絕天驕拔漢旌。豈謂盡煩回紇馬,獨使至尊憂社稷,諸君何以答升平。
洛陽宮殿化為烽,休道秦關百二重。滄海未全歸禹貢,稍喜臨邊王相國,肯銷金甲事春農。
回首扶桑銅柱標,冥冥氛祲未全銷。越裳翡翠無消息,炎風朔雪天王地,只在忠臣翊圣朝。
錦江春色逐人來,巫峽清秋萬壑哀。正憶往時嚴仆射,西蜀地形天下險,安危須仗出群材。
漢朝陵墓對南山,胡虜千秋尚入關。昨日玉魚蒙葬地,多少材官守涇渭,將軍且莫破愁顏。
韓公本意筑三城,擬絕天驕拔漢旌。豈謂盡煩回紇馬,獨使至尊憂社稷,諸君何以答升平。
洛陽宮殿化為烽,休道秦關百二重。滄海未全歸禹貢,稍喜臨邊王相國,肯銷金甲事春農。
回首扶桑銅柱標,冥冥氛祲未全銷。越裳翡翠無消息,炎風朔雪天王地,只在忠臣翊圣朝。
錦江春色逐人來,巫峽清秋萬壑哀。正憶往時嚴仆射,西蜀地形天下險,安危須仗出群材。
漢朝的陵墓正對著終南山,胡虜多年來還不斷入侵關內。昨天皇室陵墓被掘,眾多武士駐守涇渭,將軍先別露出歡顏。韓公本想筑三城,打算杜絕匈奴拔漢旗。怎料到全要麻煩回紇兵,讓皇上獨自憂慮國家,各位將領用什么報答太平。洛陽宮殿已化為烽火,別說秦關有百二重險。天下還未完全統一,稍感欣慰的是臨邊的王相國,肯解下金甲從事春耕。回首看那扶桑的銅柱標,陰霾之氣還未全消。越裳的翡翠沒了消息,無論炎風還是朔雪的天王之地,全靠忠臣輔佐朝廷。錦江春色隨人而來,巫峽清秋萬壑生哀。正回憶起往日的嚴仆射,西蜀地形是天下險要之處,國家安危要依靠出眾的人才。
南山:指終南山。
玉魚:指皇室陪葬物。
材官:武士。
韓公:指張仁愿,他曾筑三受降城。
天驕:指匈奴,這里泛指邊疆少數民族。
回紇馬:指借回紇兵平叛。
至尊:指皇帝。
百二重:形容關隘險固。
禹貢:《尚書》篇名,這里指中國版圖。
王相國:指王縉。
扶桑:代指東方極遠之地。
氛祲:陰霾之氣,指戰亂。
越裳:古代南方國名。
翊:輔佐。
嚴仆射:指嚴武。
此詩作于唐代宗大歷元年(766年),當時安史之亂雖已結束,但藩鎮割據嚴重,邊疆少數民族不斷侵擾,國家局勢動蕩不安。杜甫寓居夔州,對國家命運深感憂慮,于是創作了這組詩,批評當時諸將的無能,表達對國家前途的關切。
這組詩主旨在于批判諸將的失職,反映國家的內憂外患。其突出特點是借古諷今,用歷史典故影射現實。在文學史上,它體現了杜甫詩歌沉郁頓挫的風格,展現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高度責任感。
昔日門庭剩草萊,傷時感舊忍重來。驚心壞壁梧桐槁,隕涕荒山杜宇哀。風骨平生如我傲,殘花數點向誰開。依然鄰橘千頭綠,此夢無由寄夜臺。
花宮露下秋如水。月明千里人千里。莫上最高樓。天際添別愁。一時今夕會。且共尊前醉。蹤跡似飄蓬。明年何處逢。
子思曾發用中機,此道須臾不可離。率性自然難損益,要之何慮亦何思。
遠身嗟道敝,筑室笑勞生。應接知儕俗,浮沈得避名。陳家星不昧,灌氏水長清。往事今閭里,悠悠旅客情。
樂育英才邁漢雍,獨憐浮跡抗塵容。驚寒雁陣聲初斷,入夜鱸魚味至濃。吹透鄰墻三弄笛,撞開窗戶五更鐘。曉來又向金臺看,滿目云山似夢中。
時節既至,其理自彰。井井秧浮綠,村村麥弄黃。半窗山月白,一枕竹風涼,笑倒山前鄧八郎。
霜髯垂臆杖過眉,得得桐廬江上來。對我休談釣臺好,姓名方掛北山移。木落空山霜露寒,卻驅羸馬傍長安。君看仕路風波惡,孰與嚴陵七里灘。
無端杖屨倚玄通,瑞入丹霞霽景融。海月春光收不盡,碧筒和露咽東風。
依阿新法疏高銓,監稅荊南倏左遷。為信生生出因果,東皋猶有施僧田。
雨雪彌天卻憶公,鄉關無路問冥鴻。行藏半在梅花里,事業空歸楮葉中。已恐須眉能作祟,只疑筆墨化為虹。此身不共滄波去,更對何人理舊桐。
瓜分豆剖鼎將移,太息桓、靈不可為!亂世孝廉為國賊,當途讖緯屬佳兒。文章豈特禰衡死,經濟難瞞許邵知。我笑將軍爭漢土,葬身何地至今疑。
月明敵騎乘秋入,兵氛處處塵煙。霜清草白曉尤寒。塞風吹黑水,天霰暗陰山。將軍親授黃龍鉞,提兵十萬當先。不擒冒頓不回轅。怒披金縷甲,直指玉門關。
主人出賣青梅酒,居士來頒白雪篇。暮夜攜瓶回廡下,琳瑯滿目落杯前。君逢長老占三偈,我恨名賢失一緣。何與剡溪戴安道,子猷興盡自歸船。
好風依舊與民親,湘上農家有此人。百二河山勞守護,三千楊柳待延伸。中樞例奉和諧策,大海翻多覬覦鄰。禮罷先賢無一語,佇看飛鳥沒遙津。
宿雨晚初霽,夕陽明遠林。新秧千頃碧,老柳一溪深。殘滴遺黎淚,鵑啼帝子心。攜兒扶杖出,花徑遠相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