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因上人四首 其二
茭葑彌天眼界幽,澆愁應辦酒如油。坐憐漁父機心勝,萬頃春苗不下鷗。
茭葑彌天眼界幽,澆愁應辦酒如油。坐憐漁父機心勝,萬頃春苗不下鷗。
正欲秋山去,蒼藤寄此時。
老夫何所賴,一物見深知。
野步踰規矩,閒心混險夷。
清秋天地肅,寒翠入支頤。
輦路呼鸞上翠微,千年霸氣尚依稀。
蒲桃錦自秦關下,孔雀禽隨漢使歸。
嶺外河山驕左纛,臺前冠冕拜垂衣。
至今極目長安日,繚繞宮云五色飛。
征兵索賦罷何時,西蜀東韓事可危。戈戟舌端謀國少,軍麾紙上出關遲。天威未取鯨鯢僇,廟算猶同燕雀嬉。戰守茫茫紛聚訟,狐臣緯恤淚空垂。
征發傳呼獬豸威,臺臣擁傳有光輝。書生講武皆投筆,游客從戎盡著緋。使括登壇名半假,效韓驅市計全非。逍遙河上如風影,愁絕成都未解圍。
劇談世事灞河濱,
奇骨瑰姿兩絕倫。
卻訝秦無豪杰至,
坐中捫虱定何人。
能公昔開化,千載揚宗風。惜生絕學后,淪被夷教中。
衣為曲阜履,缽即鼎湖弓。在法不在物,奈何惑愚蒙。
獨有幽寂意,彌令孤賞同。丈夫人天師,夙生大智慧。
了悟開頓宗,修持入不二。自得黃梅傳,廣開眾生昧。
至今青蓮宇,宗門各精詣。云生法座上,月照空潭際。
潺潺曹溪聲,客思不遑寐。
官閒我亦何拘礙,又向天寧一借眠。
風雨凈除三伏暑,夢魂涼浸萬山煙。
窗臨木杪宜仙枕,地隔溪流斷俗緣。
寄語頻游嚴少府,幾人參破野狐禪。
浮生半日閒難得,已借僧床十日眠。
建茗幾烹嚴子瀨,牙香初散富春煙。
諸侯傳食端堪愧,山水嬉游是夙緣。
杯酒未將疑老衲,醉中元亦有真禪。
江潮夜夜驚人寐。山色催人起。
危磯鎖不住江流。何況纖纖風裊、一絲柔。
人間容易珊瑚老。且向蓬萊島。
綠蓑青箬白沙鷗。都把閑情付與、十分秋。
洛陽城里一愚夫,
十許年來不讀書。
老去情懷難狀處,
淡煙寒月映松疏。
紅塵歲月晚,
白社煙霞交。
相思得相見,
作底不逍遙。
樓閣玲瓏百寶裝,
延和奢麗甲維揚。
最憐紙醉金迷地,
轉瞬都成瓦礫場。
沈莊傾圮變村莊,無復梨枝綴野場。
雪壓篷窗孤客冷,夜深何處吊真香。
講舍數楹,高居圣湖,緊傍孤山趾。登小樓、一望眾峰低。撲簾旌無邊蒼翠,柳乍稊。吾來縱尋春色,沙堤十里垂楊里。
俄菊徑添黃,桐陰減綠,秋光清麗如此。喜故人三兩共尊罍。直坐到南屏暮鐘催。便算秋來,雅集俞樓,遂成韻事。
噫。君試思之。此樓于我蘧廬耳。天地吾逆旅,樓中人更如寄。任李趙張王,殷翁柳老,推排遞向樓頭倚。
吾坐擁皋比,于茲十載,行云流水而已。仿庾樓姓氏此留題。又只恐徒貽后人嗤。啟爭端、謝墩何異。
平生空洞無物,萬事皆游戲。即如吳下荒園一曲,亦與郵亭等視。刻舟求劍豈非癡,到秋風、且來同醉。
昨日中旨下,率錢修離宮。讀詔私太息,此舉宜從容。
圣人秉純孝,不暇權始終。長樂樓百尺,積慶花千重。
取足天下養,承歡良無窮。四海幸平臺,物力猶未充。
島夷怙群丑,鼾睡長安中。誠宜法文景,勵治威諸戎。
安可舍禁鑰,危照甘泉烽。臺疏閒一上,未得回宸衷。
賢傅造辟言,主德本至聰。豈不念民瘼,何難罷新豐。
事關國根本,連章期諸公。冗官未食祿,涕淚徒沾胸。
伏闕詎可效,草奏誰為通。負此讀書力,僅爭章句功。
漆室夜深譏,四顧無予同。
月白玄猿哭,
更殘絡緯悲。
芝蘭秀茁似君賢,
館筑清幽竹樹連。
陶寫性情工唱和,
傳鈔江上重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