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挽王長公二十首 其十四
雙旌曾駐白公堤,夾岸桃花送馬蹄。大筆今懸婁水上,高門元峙越臺西。兩高巖壑爭奇句,三竺云嵐護舊題。陳跡諸王何處問,亂山嚴瀨夕陽低。
雙旌曾駐白公堤,夾岸桃花送馬蹄。大筆今懸婁水上,高門元峙越臺西。兩高巖壑爭奇句,三竺云嵐護舊題。陳跡諸王何處問,亂山嚴瀨夕陽低。
池水如明鏡,楊枝是細腰。
宅邊宜有此,花外不堪飄。
昔在長楊苑,因風拂灞橋。
橋西幾攀折,今日撫柔條。
不堪回首數交親,
卅載流光變換頻。
鑼鼓喧天歡笑處,
舉頭多是少年人。
刑寬毀玉回天怒,
智料渝盟識虜情。
延賞見躋終不慍,
陶陶誰似柳宜城。
天上樓臺出潤州,
連峰不斷女墻頭。
渾忘家是城南杜,
如作江山萬里游。
垂柳迎風搖古岸,荷花倒影點清波。魚兒不解色空理,爭逐落紅起浪多。
荷葉擎天只一抹,風吹白露珍珠顆。蝴蝶戀花去又來,蜻蜓點水魚兒躲。
炎暑惟茲夏,我思鹿門叟。脫屣疏流泉,不櫛開山牖。陰陰樹成幄,習習風生肘。與婦并荷鋤,所耕亦計口。解衣憩南岡,相馌持斗酒。曲肱聽鳴蟬,初月升高柳。地豈避秦來,身非為漢有。揮汗自成漿,彈冠與結綬。
炎暑惟茲夏,我思富春瀨。空山無結構,高樹儼傾蓋。匡坐理釣絲,澄江流夕靄。纖鱗或浮沉,漪藻回如帶。浚谷歸白云,高天零沆瀣。煩慮息區中,定靈想霞外。五月披羊裘,亢陽生爽籟。寄語謝故人,軒冕安足賴。
炎暑惟茲夏,我思竹林士。岸幘綠云浮,拂袖寒商起。層陰下遙岑,朱曦逝清沚。設禮豈為吾,迕俗元忘爾。深杯映明月,素琴澹流水。冥寂契無為,沈酣良有以。歌鳳睨當途,猶龍伏柱史。曠哉茲數賢,芳聲共千祀。
炎暑惟茲夏,我思東山墅。高臺凌飛霞,華館蔭修渚。坐隱澹忘歸,談玄自容與。玉樹垂盈庭,幽蘭被孤嶼。翩翩曳輕綃,臨風欲仙舉。更倚如花妓,含笑進綠醑。涼飔生高梧,靈鳳斯爰處。愿言終遠志,浮云任來去。
兩山劈相對,體凹而頭出。怒勢角終古,欲磕僅不磕。飛瀑自頂來,懸噴下離壁。驚飆忽吹過,左摶或右結。急裹萬串珠,疾圜千捧雪。立下觸巉巖,一跌撲再跌。回飆忽吹轉,團物上未擘。磕石復一響,片片始飄屑。風伯太奔忙,雷君喊無歇。百靈不暫停,混沌至今日。
慰公適語我,夜同老僧榻。聽說大龍湫,驚起喚奇絕。恍若置此中,狂叫蕩魂魄。足仄不得收,目瞬不計睫。始嘆世外奇,天地偶一設。老僧既善狀,得過慰公舌。慰公既善談,得入杲叟筆。山神最遙待,高僧與詞伯。請更說匡廬,泉聲落三疊。
瓊樓玉宇落荒村,雞犬無聲到洞門。采鳳久藏丹穴羽,青蓮倒續華峰根。笑談疑有宮商應,剜刻渾無斧鑿痕。莫訝空中能卓立,亭亭一柱拄乾坤。
十番春事付風埃,屐齒參經識蒼苔。野鳥避人猶巧語,山花向日盡遲開。奇峰自是平地起,活水不知何處來。天若便教羈縶脫,寧須海上覓蓬萊。
洗腸換骨老芭蕉,
拄杖拈來價轉高。
賣與買人人不買,
翻令平地起波濤。
掃齋整書帙,舊字掛龍蛇。
精采尚奕奕,煙煤未遽遮,
潤屋僅如此,其柰賤貧何。
掩戶聊靜坐,所幸無喧嘩。
生平默自恃,慚悔面欲撾。
性分事無補,步履忽跛斜。
非不歷歲月,乃竟甘蹉跎。
古人重髦學,從此慎虛夸。
道暉愛江蘺,
吾子思單老。
生念死不滅,
應會沅湘道。
空山獨靈舒,
閉戶守枯槁。
風雪將歲闌,
凋零此懷抱。
天道若不神,何以驚物而懼人。
君道若不神,何以號令鼓萬民。
故圣人以是而設教,奄有四海,為天下君。
既是雪花飄泊。又是孟婆作惡。左酒右持螯,仔細與春酬酢。行樂。行樂。以此勸春春諾。
把酒央春寄語。風伯雨師權恕。籬戶矮于人,饑雀寒鴉相覷。何處。何處。春又翻然曰去。
波鏡春愁涌,正曉妝梳掠,雙倚簾戶。嫩綠池塘,問芳蹤那日,并鴛無語。恨逐楊花去,被十二闌干圍住。立東風、瘦石苔磯,悄憶鈿盟南浦。
瞥眼蜻蜓飛處。引游魚唼喋,窺影還誤。瘦腕禁寒,恰風回蘋末,茜絲無主。底印弓弓步。驀攜手、畫橋歸路。燈下又綰同心,個人暗覷。
街頭未易著清香,
折取蕭蕭滿把黃。
歸去乞錢煩里社,
買糕沽酒作重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