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崇長老
渺渺天童路,今年草又秋。
凈缾誰解趯,鈍斧子牢收。
作略如投子,生涯只趙州。
山田一盂飯,此外更何求。
渺渺天童路,今年草又秋。
凈缾誰解趯,鈍斧子牢收。
作略如投子,生涯只趙州。
山田一盂飯,此外更何求。
天童山的道路渺遠漫長,今年草兒又到了秋天。凈瓶誰能踢動,鈍斧子要牢牢收著。行事謀略如同投子和尚,生活就像趙州和尚一樣。有山間田地產的一碗飯吃,除此之外還有什么可追求的呢。
渺渺:形容遙遠、模糊。
凈缾:僧人所用的凈瓶。趯(tì):踢。
鈍斧子:一種比喻,可能象征著樸實、不鋒芒畢露的修行方式。
作略:行事謀略。投子:指投子大同禪師,是禪宗著名高僧。
生涯:生活。趙州:指趙州從諗禪師,禪宗史上的大德。
一盂飯:一缽盂的飯,指簡單的飲食。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佛教禪宗盛行,作者可能與崇長老相識,在崇長老要前往天童山或在天童山修行時,作者寫下此詩為其送行,表達對其修行的認可和鼓勵。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崇長老的修行境界和淡泊生活態度。其突出特點是用簡潔的語言蘊含深刻禪意。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有限,但體現了當時禪詩的風格特點,反映了禪宗思想在文學創作中的體現。
見說番昜有老程,與人懷抱亦分明。
一千里外未識面,二十年間長慕名。
因聽酒邊談舊事,便從客里定交情。
他時我老君猶健,海內重逢即弟兄。
山擁中流翠作堆,四圍竹樹鬰崔嵬。
殿前云向簷牙出,門外潮從??趤?。
乞食僧歸齋鼓動,打碑人去渡船開。
焦公羽化將名跡,付與瞿曇亦壯哉。
平生幾兩謝公屐,愛山愛水真成癖。
集云峰在指顧間,年來抗塵乃絕跡。
西風從臾作意登,佛境未入心境清。
九秋顥氣接嵐氣,五里松聲答泉聲。
招提金碧壓深窈,鐘皷四時遞昏曉。
梵音獨許山鳥聽,禪夢不驚胡蝶遶。
土腴露飽蔬筍鮮,一粥一飯天上僧。
伊蒲供罷日卓午,浮空半是烹茶煙。
四藤欲知閣中味,萬字欲參堂上意。
請將此事且姑置,坐看山雨濯晚翠。
小屏相對兩眉攢,長夜迢迢不肯殘。
鼠向鐙前窺坐臥,人從夢里說悲歡。
故山無計行秋晚,客路從誰守歲寒。
留得濁醪相慰藉,酒腸猶喜十分寬。
瑯軒列朱房,風露峨高寒。
森羅九宮道,隠約八卦壇。
春酣酌金漿,徹視揮外丹。
三鎖度靈鑰,悠悠控飛鸞。
相逢便拜十年兄,自此交游得盡情。
草紙抄書傳遁甲,竹筩沽酒命添丁。
他時結屋期來往,今日登門隔死生。
從此苕溪明月夜,小舟不復為君停。
盡日度僊霞,西風吹鬢華。
乍寒拋白苧,臨晚見黃花。
山險全無路,溪晴半是沙。
嶺頭逢宿處,斜月帶棲鴉。
封章字少納忠多,袖疏前陳無柰何。
但得中天行日月,不愁平地起風波。
臺官論罪終投筆,山賊聞名亦倒戈。
惆悵脊梁如鐵硬,天胡忍使閟山河。
三年抱恙多閉門,祇得兩度敲禪扃。
道人問我緣底出,為送鄉城兩史君。
阛中暑濕如炊甑,山寺陰涼百僧定。
往年過此苦怱怱,今日海山看古鏡。
伊誰一念飯行人,至今規矩猶如新。
可嘆延平小書舍,虛致雩橋風月夜。
云月是同,溪山各異。
拽新羅與占波闘額,跛腳阿師猶落第二。
東西南北,甚處得來。
好是明明說,從教鴨聽雷。
文脈紹云龕,儒酸味轉甘。
一官人謂晚,三邑政無慚。
身健歸何早,孤賢道飽參。
淵明生自祭,揮淚聽佳談。
昭陵永閟千年跡,定武相傳幾樣碑。
此是中原舊時本,石今焉往落東夷。
君家何處得此紙,刻畫爛然猶可喜。
六丁神物好護持,更有諸君題姓字。
新年佛法,一切成現。
明去暗來,三頭兩面。
靈利衲僧,猶隔一線。
更問如何,腦后拔箭。
近來唯一食,樹下掩禪扉。
落日寒山磬,多年壞衲衣。
白須長更剃,青靄遠還歸。
仍說游南岳,經行是息機。
積善門逢八十春,慈兄蘊德復溫醇。
舊恩未報乾坤大,新渥仍霑雨露勻。
博洽始能為國計,清忠方不負廷紳。
我今衰病知何用,訪有書來訪海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