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堂樂章:配饗
笙鏞間玉宇,文物昭清輝。
晬影臨芳奠,休光下太微。
孝思期有感,明絜庶無違。
笙鏞間玉宇,文物昭清輝。
晬影臨芳奠,休光下太微。
孝思期有感,明絜庶無違。
笙和鏞的樂聲在華麗的殿堂間回蕩,禮樂典章閃耀著清澈的光輝。帝王的身影降臨在芬芳的祭品前,吉祥的光彩灑落在太微垣。懷著孝思期望能有所感應,內心潔凈或許不會違背祖先之意。
笙鏞:笙和鏞,兩種樂器,這里泛指音樂。
玉宇:華麗的宮殿。
文物:指禮樂典章制度。
晬影:指帝王的身影。
芳奠:芬芳的祭品。
休光:吉祥的光彩。
太微:太微垣,星官名,古人認為是天帝的南宮。
明絜:即明潔,指內心潔凈。
明堂是古代帝王宣明政教、舉行大典的地方。此詩為唐代祭祀明堂時的配饗樂章,創作于唐代祭祀活動中,反映了當時對祖先祭祀的重視以及朝廷的禮儀制度。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帝王祭祀祖先時的孝思,突出特點是語言典雅、意境莊重。它是唐代祭祀文化和禮樂制度的體現,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宮廷祭祀樂章的創作風格和文化內涵。
結發在邊境,姓名匈奴識。大小七十戰,身若凌空翼。幕府功不報,封侯無消息。醉尉夜呵人,道傍行不得。
惠陽城南浪似雷,惠陽城東江水來。囑郎莫學雙江水,一合千年去不回。
曉發蜀山道,山深人自迷。殘星數徽小,斜月一梳低。隔舍繰車響,遙林杜宇啼。區區事行役,何日得安棲。
江干食息呼扶老,木末攀緣訝宛童。
我愛西巖好,他鄉說故鄉。揚州回鶴背,燕國射龍光。
蕭蕭竹徑暝煙浮,散帙鳴琴事事幽。若比瀟湘漁父隱,門前只少木蘭舟。
蒼楠翠柏連山丘,楊家繞屋青松稠。百年雨露涵深澤,六月涼爽如清秋。勢凌千尺浮云外,黛色團團拱車蓋。陰森晝晦起蛟虬,蕭瑟天風振竽籟。若人好學懷奇姿,瓊林秀出珊瑚枝。由來孤高秉異尚,愛此挺特同心期。結廬松下棲遲久,坐臥看松與松友。勁操何殊處士梅,閒情未說先生柳。才高何必老深林,清廟明堂會見尋。惟應晚歲冰霜節,永矢平生金石心。
累土成崇丘,師師固多益。年來此義微,反面交相賊。
風轉流香隱笑聲。幾回掩燭出中庭。舉頭卻恨月華生。怪我有緣情未露,羞他何事面微輕。昨宵夢語盡偷聽。
棣萼相輝玳瑁筵,西風沉醉菊花天。友于不盡殷勤意,更把高吟付錦箋。
鮮支形相小,石罅解蟠根。香湊芝蘭室,居便水月村。
淚似花枝雨點流,愁如江上亂云浮。淚盈方朔三千牘,愁滿瞿塘十二樓。
肅肅秋節至,草腐夕螢飛。眾芳盡零落,霜露沾人衣。衣沾不足惜,惜此綺羅襦。錦衾憐獨旦,彷佛夢見之。執手相晤言,燕婉追昔時。愿得同予美,兩情終不渝。誓言未終竟,恍然出中閨。不如鴛與鴦,兩兩相迫飛。日出倚庭樹,彷徨戀落暉。耿耿抱素志,淚下不自知。
若向天機識得親,是間看不盡青春。須知聚遠惟方寸,說與樓前望眼人。
玉饋清如鏡,無乾復一樽。忘憂憑此物,難老不須言。花氣春初暖,鶯聲日已喧。酒泉君挹注,自此更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