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楊宰泛湖
他日草玄手,效官今武城。
端憂計豐歉,行色問陰晴。
詩酒時陶冶,身名孰重輕。
猶能記駑蹇,拜賜得瓖纓。
他日草玄手,效官今武城。
端憂計豐歉,行色問陰晴。
詩酒時陶冶,身名孰重輕。
猶能記駑蹇,拜賜得瓖纓。
往日擅長著書立說的你,如今在武城任職。心中憂慮著莊稼的豐歉,出行時關心著天氣的陰晴。時常以詩酒來陶冶性情,思考著身名哪個更重要。還能記得我這才能平庸之人,讓我有幸得到賞賜的美玉纓飾。
草玄手:指擅長著書立說的人,“草玄”原指揚雄作《太玄》,后泛指著書。
效官:任職。
武城:春秋時魯國的城邑,這里借指楊宰任職之地。
端憂:憂愁。
行色:出行時的神色、情景,這里指出行時對天氣的關注。
駑蹇:比喻才能低下的人。
瓖纓:美玉裝飾的纓飾,這里指賞賜。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題“次韻楊宰泛湖”可知,是作者按照楊宰泛湖詩的韻腳來和詩。楊宰在武城為官,作者與他有一定交往,可能在楊宰任職期間,兩人有詩酒往來,作者寫下此詩回應楊宰。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友人楊宰的贊美與感激。突出特點是用典自然,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體現了當時文人之間以詩唱和的社交文化。
梵志問故鄰,木蘭坐舊床。
去恨已斷絕,歸意更凄涼。
秋水寒塘凈,蘭檣別渚通。林端懸片雨,蘋末起微風。孤嶼浮波外,長天一棹中。漁竿堪自老,不是慕非熊。
西汀懷舊隱,秋杪片帆來。落照樽前樹,寒煙水上臺。舟移明鏡轉,云盡畫屏開。笑語淹吾舅,浮槎夜未回。
名園開綺酌,芳榭停軒車。飛蓋凌青云,冉冉振華裾。尊酒以斟酌,禮饌來中廚。秦箏奏我旁,吳歌慘不舒。
借問遠行子,離思竟何如。倦此燕山游,去彼漳河居。南北各萬里,佇望沾裳衣。
離思忽超越,逍遙事行游。散步過華池,芙蓉夾芳流。悲哉蟪蛄鳴,凄切動我愁。
凝霜莽零落,明月澹飛樓。感此歲華暮,耿耿生百憂。
居者不可去,行者不可留。去留兩不愜,何以慰綢繆。
遠泛每思隨雁鶩,
深居半是避杯觥。
官閑日永無馀事,
臥聽朱弦教曲成。
年豐足雨和時,
谷賤家家展眉。
專意民安物阜,
先為德廣恩施。
春去秋來好風月,
鶴樓端勝庾公樓。
味過華林芳蒂,色兼陽井沈朱。
輕勻絳蠟裹團酥。不比人間甘露。
神鼎十分火棗,龍盤三寸紅珠。
清含冰蜜洗云腴。只恐身輕飛去。
無計展眉頭。秋在心頭。暮天新雁起汀州。欲把遠書交與寄,又怕沉浮。
簾卷月如鉤。累我凝眸。離懷渺渺水悠悠。料得有人同悵望,十二層樓。
朝廷設科目,奔走天下材。
萬里金門近,三春蕊榜開。
文章爭氣運,饑渴慰朋來。
已識徵車到,奎垣耀上臺。
半鄰城市半鄰村,屋外炊煙接縣門。
是處有山兼有水,此身無累亦無喧。
愛閑常避生疏客,種竹新圍短小垣。
一室清幽堪寄傲,朝聽啼鳥暮看云。
道是山城卻水鄉,
小橋略彴足徜徉。
柳陰深處垂綸坐,
釣得游鱗二寸長。
閭里蒼生苦丈田,
盡更新法荷皇天。
云邊尺一歡呼日,
四海謳歌億萬年。
點額涂黃妝最靚。捎向花間,巧與鶯兒并。明月照人渾未省。郁金堂畔芳心警。
春滿蜜脾蜂乍靜。逐隊晨衙,俊味誰能忍,斗草女郎嬌欲近。妒它杏子春衫影。
軍逢大敵故遷延,棋局輸人下手先。
四路鼓聲驚動地,一封奏草尚瞞天。
賀蘭擁甲身先遁,倉葛呼庚釜盡懸。
太息蛟螭光怪起,燃犀誰與照江邊。
歲歲今宵乞巧樓,疏星如弈月如鉤。
莫將寒信侵房屋,肯把閒情問女牛。
兒笑無書空曬腹,婦言有酒可澆愁。
鵲慵竟失河橋約,盡日喳喳古樹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