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言玉女 其二
一夜東風,吹散柳梢殘雪。御樓煙暖,正鰲山對結。簫鼓向晚,鳳輦初歸宮闕。千門燈火,九街風月。繡閣人人,乍嬉游、困又歇。笑勻妝面,把朱簾半揭。嬌波向人,手捻玉梅低說。相逢常是,上元時節。
一夜東風,吹散柳梢殘雪。御樓煙暖,正鰲山對結。簫鼓向晚,鳳輦初歸宮闕。千門燈火,九街風月。繡閣人人,乍嬉游、困又歇。笑勻妝面,把朱簾半揭。嬌波向人,手捻玉梅低說。相逢常是,上元時節。
行止何曾定,于茲忽訪君。
平田淹潦水,夕日苦行人。
傍路松門近,臨堂秋氣新。
夜深談夙昔,涕淚欲沾巾。
江風流輕帆,入峽忽瞬息。二禺突兀來,瞥眼若新覿。
羲輪晨無光,天瘦壁面窄。陰崖蓄孤高,勢與陽崖敵。
草木胎精華,暮冬見春色。蒼茫云水間,氣候太古積。
夙聞二帝子,高棲有遺宅。截竹鳴鸞凰,天吹空遙憶。
葛洪與達摩,窅窱仙佛跡。孫恪亦奇緣,歸猿何由覓。
勝事煙云流,往輒成故昔。予亦片時客,百年幾覽歷。
風塵念前途,對景倍珍惜。長羨飛來僧,真機守靜默。
先生家住翠云窩,往訪歸來踏軟莎。
路出炊煙烏桕樹,橋回流水鴨頭波。
平疇鴉落隨牛去,窄徑人停讓馬過。
況值清和天氣好,薰風處處送秧歌。
飛絮飛花三月時,東風剪剪柳絲絲。斷橋流水青山外,匹馬尋碑紀信祠。
國士橋南驛路長,春山三面護荷塘。聲聲水碓垂楊里,造紙人家盡白墻。
大槐亭畔石橋平,馬上看山又一程。一幅天然云水畫,綠楊環水水環城。
巨鰲駕山不肯前,長驅斷折神龍鞭。
一朝鰲伏山陷地,獨余高背撐青天。
當年命名嘆奇絕,今我一見形宛然。
析城之峰難悉數,斯游頗詡窺其全。
如茲詭譎真罕覯,屈第一指何慚焉。
日暮疲驢繞山腳,不登絕頂嗟無緣。
三山戴首竟何處,此景在目非虛懸。
欲行不行重回首,斜陽倒射蒼蒼煙。
憔悴碧云寺,高臺半已傾。
有形皆佛累,不壞是泉聲。
舊表何人冢,豐碑上相名。
憑闌發三嘆,僧茗照顏清。
上苑苔侵臨砌花。杏梁新燕子、屬誰家。
曉風吹破碧窗紗。丁香結,憔悴過韶華。
有夢寄天涯。海棠開遍了、朋痕斜。
三春清淚落鳴笳。愁如海,不著踏青鞋。
令節逼重九,歸期及暮寒。
風霜搖落候,莫遣客衣單。
籬下菊盈把,尊前客盡歡。
詎容風雨妒,新月滿長安。
南國宦猶薄,西陵夢未殘。
君家湘水近,行矣紉秋蘭。
雨孱風瘦,雪欺霜妒,時光牢落。
怎奈向、天與孤高出眾,一任傍人惡。
凡花且莫相嘲謔。盡強伊寂寞。
便饒他、百計千方做就,醞藉如何學。
年光苒苒暗推移,
坐惜流年感舊期。
獨聽早蟬秋色里,
潘安初見二毛時。
田家本村樸,意頗好文人。
目不曉《詩》《書》,識字為可尊。
衣食茍有余,即思教子孫。
敢望列科第,使足記姓名。
慧勿誘之巧,愚貴留其真。
因材以翼之,不失為良民。
茍有負老農,寧不忝斯文。
隱約鐘聲雜市聲,又看斜日下重城。
人前惻惻無高論,江上悠悠入晚晴。
憂世但知來日在,倚樓真覺一身輕。
棲鴉流水成終古,吟遍秋光識此情。
村里師子村里弄,眉毛與眼一齊動。
開卻口,肚里直籠統,不愛人取奉。
直饒弄列帝王宮,也是一場乾打鬨。
老丑慵看鏡,
清狂愛作詩。
唱酬真得侶,
衰白亦相宜。
云端懸雙崖,鬼斧劈劍閣。
韶州雄峽江,天險此開鑿。
飛牽何迢遙,百丈下無泊。
仰穿梯磴牢,俯覺坤軸弱。
山風虎毛腥,野果猿臂落。
行人慘不歡,絕壁孤影著。
湞流向轟騰,合湊險較惡。
龍頭高昂藏,鱉背奮磅礴。
往往爭回瀾,千篙一石搏。
生非輕江潭,性命駭窮薄。
山童歌牯牛,出峽如夢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