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雜詩二十首 其二○
宛水過城下,滔滔北去斜。
遠船來橘蔗,深步上魚蝦。
鵝美冒椒葉,蜜香聞稻花。
歲時風俗美,笑殺異鄉槎。
宛水過城下,滔滔北去斜。
遠船來橘蔗,深步上魚蝦。
鵝美冒椒葉,蜜香聞稻花。
歲時風俗美,笑殺異鄉槎。
宛水從城下流過,浩浩蕩蕩向北偏斜流去。遠處的船只載著橘子和甘蔗而來,漁人從深水中捕上魚蝦。這里的鵝肉用椒葉烹制十分美味,蜜香中能聞到稻花的香氣。這里一年四季風俗淳美,真要讓漂泊他鄉的人羨慕壞了。
宛水:水名,在今安徽宣城一帶。
深步:指漁人在深水中捕魚的地方。
冒:覆蓋,這里指烹制時用椒葉覆蓋。
槎:木筏,這里代指漂泊他鄉的人。
梅堯臣在任職宣州期間,對當地的風土人情進行了細致觀察,此詩便是他對宣州生活的記錄與感受,創作時間大約在其在宣州為官之時,當時他深入體驗當地生活,感受到了這里的美好。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宣州的風俗和生活。其突出特點是用白描展現水鄉生活。在文學史上體現了梅堯臣關注生活、質樸自然的創作風格。
勝日登臨幽趣。乘興去。
翠壁古木千章,林影生寒霧。
空蒙冷濕人衣,山路元無雨。
深澗、斗瀉飛泉溜甘乳。
漁唱晚,看小棹、歸前浦。
笑指官橋,風飐酒旗斜舉。
還脫宮袍,一醉芳杯倒鸚鵡。
幸有雕章蠟炬。
素馨花、在枝無幾。秋入闌干十二。那茉莉、如今已矣。只有蘭英菊蕊。
霜蟹年時,香橙天氣。總是悲秋意。問宋玉、當日如何,對此凄涼風月,怎生存濟。
還未知、幽人心事。望得眼穿心碎。青鳥不來,彩鸞何處,云鎖三山翠。是碧霄有路,要歸歸又無計。
奈何他、水長天遠,身又何曾生翼。手拈芙蓉,耳聽鴻雁,怕有丹書至。
縱人間富貴,一歲復一歲。此心終日繞香盤,在篆畦兒里。
短髯懷古,更文游臺上,秋生吟興。聞說坡仙來把酒,月底頻留清影。
極目平蕪,孤城四水,畫角西風勁。曲闌猶在,十分心事誰領。
詞卷空落人間,黃樓何處,回首愁深省。斜照寒鴉知幾度,夢想當年名勝。
只有山川,曾窺翰墨,仿佛馀風韻。舊游休問,柳花淮甸春冷。
春風只在園西畔。薺菜花繁胡蝶亂。
冰池晴綠照還空,香徑落紅吹已斷。
意長翻恨游絲短。盡日相思羅帶緩。
寶奩明月不欺人,明日歸來君試看。
梧竹因依山盡頭。瀟瀟疏雨后,幾分秋。
輕涼無數入西樓。憑欄久,滿眼動離愁。
飛鷺下汀洲。怕知鴻雁到,帶書否。
詩鬮酒戲一齊休。人如削,身在水邊洲。
滿酌蓬萊酒。最苦是、中年作惡,送人時候。一夜朔風吹石裂,驚得梅花也瘦,更衣袂、嚴霜寒透。卷起潮頭無丈尺,甚扁舟、拍上三江口。明月冷,載歸否。
分攜欲折無垂柳。但層樓徙倚,兩眉空皺。海闊天高無處問,萬事不堪回首。況目斷、孤鴻去后。玉樣松鱸今正美,想子真、微笑還招手。且為我,飲三斗。
每逢人、都道早歸休,何曾猛歸來。有邵平瓜圃,淵明菊徑,誰肯徘徊。底是無波去處,空弄一竿桅。富貴非吾事,野馬浮埃。
況值清和時候,正青梅未熟,煮酒新開。共倒冠落佩,寧使別人猜。滿朱檐、殘花敗絮,欲問君、移取石榴栽。青湖上,低低架屋,淺淺銜杯。
醉和春恨拍闌干。寶香半灺倩誰翻。
丁寧告、東風道,小樓空,斜月杏花寒。
夢魂無夜不關山。江南千里霎時間。
且留得、鸞光在,等歸時,雙照淚痕干。
滿洞苔錢。買斷風煙。笑桃花流落晴川。石樓高處,夜夜啼猿。看二更云,三更月,四更天。
細草如氈。獨枕空拳。與山糜、野鹿同眠。殘霞未散,淡霧沈綿。是晉時人,唐時洞,漢時仙。
有個悶甚處,一向如癡醉。獨倚住危闌,坐咬無名指。
金魚玉雁一從去,絕消息。念念懷天帝。密與冥契。
晴霞照水。嘆細草新蒲寒萋萋。對夕照,樹色煙光相紫翠。
花落鶯啼。把往事似川逝。光陰速,何時是伊歸日。
鰓花輕拂紫綿香。瓊杯初暖妝。貪憑雕檻看鴛鴦。無心上繡床。
風絮亂。恣輕狂。惱人依舊忙。夢隨殘雨下高唐。悠悠春夢長。
西風揚子江頭路。扁舟雨晴呼渡。
岸隔瓜洲,津橫蒜石,搖盡波聲千古。
詩仙一去。但對峙金焦,斷磯青樹。
欲下斜陽,長淮渺渺正愁予。
中流笑與客語。把貂裘為浣,半生塵土。
品水烹茶,看碑憶鶴,恍似舊曾游處。
聊憑陸谞。問八極神游,肯重來否。
如此江山,更蒼煙白露。
高堂素壁,漫生綃十幅,圖張消暑。不奈火云燒六合,逃也略無逃處。
小派秋聲,巨籭涼點,吸欻來何許。故人詞翰,此時飛落蓬戶。
何幸一笑掀髯,停杯浩唱,三嘆遺音古。雪碗冰甌無表里,更貯三危鮮露。
咀咽生香,清寒入夢,展轉忘宵曙。對床誤喜,與君同聽風雨。
飛鴻又作秋空字,凄凄舊游湘浦。涼思帶愁深,渺蒼茫何許。歲華知幾度。奈雙鬢、不禁吟苦。獨倚危樓,葉聲搖暮,玉闌無語。
尺素。欲傳將,故人遠、天涯屢驚回顧。心事只琴知,漫閑相爾汝。甚時江海去。算空負、白蘋鷗侶。更誰與、翦燭西窗,且醉聽山雨。
人影窗紗。是誰來折花。折則從他折去,知折去、向誰家。
檐牙。枝最佳。折時高折些。說與折花人道,須插向、鬢邊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