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燈杖
油燈方照夜,此物用能行。
焦首終無悔,橫身為發明。
盡心常欲曉,委地始知輕。
若比飄飄梗,何邀世上名。
油燈方照夜,此物用能行。
焦首終無悔,橫身為發明。
盡心常欲曉,委地始知輕。
若比飄飄梗,何邀世上名。
油燈正照亮黑夜,挑燈杖就能發揮作用。它燒焦了頭也始終不后悔,橫過身子來幫助燈光更明亮。它盡心地想要讓黎明到來,被扔到地上時才讓人知道它很輕。如果和那隨波逐流的草梗相比,它哪會去求取世上的名聲。
挑燈杖:用來挑動燈芯使燈更亮的小木棍。
焦首:指頭被燒焦。
發明:使光亮更明顯,這里指挑亮燈光。
委地:被扔到地上。
飄飄梗:隨風飄蕩的草梗,比喻沒有原則、隨波逐流的人。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可能是詩人在某個夜晚挑燈夜讀時,看到挑燈杖的作用而有感而發。當時社會或許存在一些追名逐利、隨波逐流之人,詩人借此詩表達自己的人生價值觀。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挑燈杖默默奉獻、不求名利的精神,批判追名逐利之人。其特點是托物言志,形象鮮明。在文學史上雖不算著名,但以小見大,展現了詩人的獨特思考。
四十余年禮世伽,
本來面目是天家。
清涼無物何所有,
葉斗峰橫問法華。
宿雨初晴水滿川,課農好趁綠陰天。
官除教養原無事,民力耕耘定有年。
北郭煙云歸石屋,西園風景勝花田。
他時若訂林泉約,如此溪山擬卜遷。
名樓遙對遠山開,不是尋常避暑來。座上風流渾笑語,城中幽勝幾池臺。
鳴蜩嘒嘒還青柳,返照盈盈且綠苔。共說廟堂虛席待,別筵休惜共深杯。
上客離筵未易開,請期先上假山來。林收宿雨回芳苑,水抱晴云映古臺。
雅望即須歸紫閣,行蹤聊爾寄荒苔。舟中好著千秋鑒,一獻君王萬壽杯。
散綺依稀天半晴,
卻從西嶼望分明。
軒軒欲舉翻斜照,
目送高標下赤城。
神仙洞壑隱江城,
倏忽風雷變化成。
揮劍試看龍可役,
吹笙時有鶴來迎。
柳絲影里魂棲住。侵曉背人尋伴去。
草黏飛絮掩行蹤,水漫落英迷出路。
蘅皋日晚無從遇。想在春風飄蕩處。
粉香吹結枕邊云,花氣蒸為床上雨。
歷歷有此躬,
何求而不得。
即此欲得心,
分明無疑惑。
清芬殊絕世,不與眾芳同。
香溢珠蘭畹,黃先月桂叢。
交枝深照席,一夏兩溫風。
天意持相贈,憐余大海東。
落日漁林放棹遲,故人宿草望離離。
深憐子敬琴亡后,恐負橋元車過時。
江闊市亭環廢井,關長賈舶近荒祠。
難尋下馬陵前路,腸斷膠西君不知。
江南江北每淹留,懶聽寒蟬噪暮秋。句里豈能窺鮑謝,暗中聊解識曹劉。
清如老鶴翻秋露,快似神駒略九州。只恐蛟龍得云雨,未容蓮社與僧游。
毛郎才涌似潮頭,莫比寒蟲泣夜秋。要上蘭臺揖班馬,不聯石鼎玩侯劉。
定知有道能醫國,稍喜談禪勘趙州。顧我雖無陶謝手,尚堪述作與同游。
幽趣無人會,閑居趣自成。
孤舟橫水靜,宿鷺入煙明。
風絮低還起,苔錢斷復生。
小門無客款,睡犬不聞聲。
香夢迷離同雪散,美人解脫自風流。多情紙墨傳神筆,樹樹梅花畫并頭。
絕代豐神絕艷花,分明一紙悵天涯。試看疏影橫斜里,定有仙人萼綠華。
羅浮夢醒了無痕,紙帳馀香尚帶溫。畫就一枝誰索笑,悶人天氣又黃昏。
雪疑顏色玉疑膚,招引春魂入畫圖。漫道幾生修得此,淚痕花影總模糊。
纻裳縞袂認依稀,瘦骨珊珊是也非。奈此不堪描寫處,月光黯淡雪霏微。
前身原是藐姑仙,游戲人間四十年。處士孤山空寫照,一般色相化云煙。
黃絹碑殘香草生,
當時淚眼不曾晴。
至今流水聲嗚咽,
猶是曹娥哀怨聲。
龍公一匊漸纏綿,回漾寒姿百態妍。
花底殘尊人日釀,夢中連雨越溪船。
清嚴況味宜春夕,戍削風儀倦酒邊。
未合書叢長息慮,昨宵烽火照甘泉。
日落秋風晚,孤心正北飛。
地寒戎馬健,天闊塞鴻稀。
翠葆幾時復,青山百匝圍。
何當身傅羽,絕域問龍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