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孫端叟寺丞農具十五首 田廬
結廬野田中,其高足以覘。
坐臥劣自容,巢棲未嘗厭。
但能風雨蔽,何惜茅蓬苫。
終當收刈畢,寂寞慙山店。
結廬野田中,其高足以覘。
坐臥劣自容,巢棲未嘗厭。
但能風雨蔽,何惜茅蓬苫。
終當收刈畢,寂寞慙山店。
在田野中搭建一間房屋,它的高度剛好可以用來觀察外面。屋內空間狹小,勉強能供人坐臥,但住在里面也從不厭煩。只要能遮擋風雨就好,何必吝惜用茅草來覆蓋屋頂。等到莊稼收割完畢,這里就會變得寂靜落寞,真愧對那些熱鬧的山店。
覘(chān):窺視、觀察。
劣:僅僅、勉強。
巢棲:像鳥棲息在巢中一樣,指居住。
苫(shàn):用茅草覆蓋屋頂。
收刈(yì):收割。
此詩是作者和孫端叟關于農具的組詩之一。當時可能作者深入鄉村,對農民的生活有了切實體驗,目睹了農民居住的田廬等生活場景,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農民的居住環境和生活狀態。其特點是語言質樸,真實反映鄉村生活。在文學史上,這類反映民生的詩作豐富了詩詞的題材,讓后人了解當時鄉村的生活面貌。
塞上何時謝抱關,優游琴酒舊家山。小橋小艇相過處,橫徑橫塘一水間。
昨日樵村漁浦。今日瓊川銀渚。山色卷簾看。老峰巒。錦帳美人貪睡。不覺天孫剪水。驚問是楊花。是蘆花。
家在屏山東復東,高軒肯過白云中。石橋自是神仙處,竹屋相傳詩律工。日暮春江愁李白,山寒秋菊老龜蒙。時平莫袖揮毫手,此論于予卻未公。
有限青春易過,無情白發偏多。此日尚淹塵跡,何時重整漁蓑。
世態十年別,交情奕代論。及門先倒屣,引酌定空尊。杖屨春風語,松楸夜月魂。些成嗟已晚,江闊聽啼猿。
十月開花是子真。小春分付與精神。折來含露曉妝新。暖意便從窗下見,粉容何待鑒中勻。宛然長似玉華清。
老去君空見畫,夢中我亦曾游。桃花縱落誰見,水到人間伏流。
晴雪吹寒春事濃,江樓三月尚殘冬。青山暗逐回廊轉,碧海真成捷徑通。風暖檐牙雙燕劇,云深簾幕萬花重。倚蘭天北疑回首,想像丹梯下六龍。
步步春原色,尋芳意自閒。石枰疏竹里,金鐸亂松間。一壑停蒼佩,千峰峙翠鬟。平生雙屐在,天闊任躋攀。
第二紅樓聽雨夜,琴邊偷問年華。畫房剛掩綠窗紗。停弦春意懶,儂代脫蓮靴。也許胡床同靠坐,低教蠻語些些。起來親酌架菲茶。卻防憨婢笑,呼去看唐花。
棧道年年葺舊摧,已將平易履崔嵬。經行關輔圖中見,夢戀鄉山馬上來。諸葛精神明似日,相如情思冷于灰。重思親舍猶南國,愿托江波去卻回。
母從子走者為誰,大夫夫人留后兒。昨日乘車騎大馬,坐者起趨乘者下。廟堂不肯用干戈,嗚呼奈汝母子何。
秋風落盡故宮槐,江上芙蓉并蒂開。留得君王不歸去,鳳凰山下起樓臺。
王濛謝尚不堪論,庾翼桓溫亦浪言。兩晉士風真可笑,盡將管葛許深源。
客里相看常草草,酒邊一笑莫匆匆。明朝各自東西去,回首江山宿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