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語:浮光掠影
拼音:fú guāng lüè yǐng
注釋:水面的光和掠過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比喻觀察不細致,學習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同義詞:跟走馬觀花 、掠影浮光 、淺藏輒止
反義詞:洞察秋毫 、記憶猶新 、刻骨銘心
例句:["1. 這本書要精讀,不能以浮光掠影為足。","2. 《老殘游記》寫得很深入,絕非浮光掠影地看看就能完全領會。","3. 這種浮光掠影的言論,難以令人信服。","更多句子 ++"]
出處:唐·褚亮《臨高臺》詩:浮光隨日度,漾影逐波深。
印證:["1.清.藍鼎元〈方輿小序〉:「代之言者,率又浮光掠影,語焉不詳。求其談之歷歷,如聚米畫沙,可按而行,渺未之見也。」","2.《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二九五.集部.詩文評類一.滄浪詩話》:「又四靈之派方盛,世皆以晚唐相高,故為此一家之言,以救一時之弊。后人輾轉承流,漸至於浮光掠影,初非羽之所及知譽者太過,毀者亦太過也。」","3.《清朝四書文.廖騰奎.子謂子夏曰》:「思辭堅切,一洗浮光掠影之談。其篇法氣韻,亦深有得於古文者。」","4.《鏡花緣》第一八回:「總之,學問從實地上用功,議論自然確有根據;若浮光掠影,中無成見,自然隨波逐流,無所適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