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語:貽笑大方
拼音:yí xiào dà fāng
注釋:貽笑:讓人笑話;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見識廣博或有專長的人。指讓內行人笑話。
同義詞:班門弄斧 、韓門獻丑 、見笑大方
例句:["1. 演講者所舉事例張冠李戴,真個貽笑大方。","2. 在專家學者面前還是別隨便發表意見,以免貽笑大方。","3. 發表意見之前要先確實求證,免得出了錯誤,貽笑大方。","更多句子 ++"]
出處:先秦 莊周《莊子 秋水》: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印證:["1.元.劉將孫〈須溪先生集序〉:「乃皇慶壬子《泉江文集》刻本成,遠徵為序。嗚呼,如之何!使孺子僣妄重貽笑於大方也。」","2.《官話指南.卷四.官話問答》:「若遇一煩難之缺,轉恐才不勝任,必致貽笑大方。」","3.《精忠岳傳》第一○回:「小生卻疑是此劍──但說來又恐不是,豈不貽笑大方?」","4.《鏡花緣》第五二回:「妹子素日久仰姐姐大才,去歲路過貴邦,就要登堂求教;但愧知識短淺,誠恐貽笑大方,所以不敢冒昧進謁。」","5.《鏡花緣》第一七回:「一概似是而非,其義何能分別?可見字音一道,乃讀書人不可忽略的。大賢學問淵博,故視為無關緊要;我們后學,卻是不可少的。婢子以此細事上瀆高賢,真是貽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