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語:一丘之貉
拼音:yī qiū zhī hé
注釋:丘:土山;貉:一種形似狐貍的野獸。一個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類,沒有什么差別。
同義詞:半斤八兩 、狐群狗黨 、涇渭不分
反義詞:比眾不同 、黑白分明 、離心離德
例句:["1. 在我看這群人都是一丘之貉,無一例外。","2. 梁山泊好漢在官府來看,都是一丘之貉。","3. 管他什么幫派,在我看來都是一丘之貉。","更多句子 ++"]
出處:《漢書·楊惲傳》:若秦時但任小臣,誅殺忠良,竟以滅亡,令親任大臣,即至今耳,古與今如一丘之貉。
印證:["1.《漢書.卷六六.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楊敞》:「秦時但任小臣,誅殺忠良,竟以滅亡。令親任大臣,即至今耳。古與今如一丘之貉。」(源)","2.清.吳偉業〈偶成〉詩其五:「韓非傳同老子,蘇侯坐配唐堯。今古一丘之貉,不知誰鳳誰梟。」","3.《聊齋志異.卷七.細柳》:「黑心符出,蘆花變生,古與今如一丘之貉,良可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