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語:一蹶不振
拼音:yī jué bù zhèn
注釋:蹶:栽跟頭;振:振作。一跌倒就再也爬不起來。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后就再也振作不起來。
同義詞:江河日下 、狼狽不堪 、落花流水
反義詞:百折不回 、百折不撓 、東山再起
例句:["1. 我們要有愈挫愈勇的精神,千萬不可一蹶不振。","2. 雖然受到重大的打擊,他并沒有因此而一蹶不振。","3. 人最怕失敗后便一蹶不振,失去東山再起的斗志。","更多句子 ++"]
出處:漢·劉向《說苑·說叢》:一噎之故,絕谷不食,一蹶之故,卻足不行。
印證:["1.明.李清《三垣筆記.卷中.崇禎》:「故以君子與小人角,猶勝負半;惟君子與君子角,而以小人乘其敝,則一蹶不振之道也。」","2.明.張居正〈寄太史吳后庵書〉:「而公以青年俊才,竟為例格,一蹶而不振,豈非命哉!」","3.明.沉德符《萬歷野獲編補遺.卷四.奉使被議》:「此數君俱才諝著聞,以出疆僨事,一時同入廢籍,且近在七八年間,皆一蹶不復振云。」","4.《清史稿.卷一二三.食貨志四》:「富商棄之弗顧,強簽鄉人承充。及倒罷末由追繳,乃責里中按戶攤納。迨乾隆時,一蹶不振,遂令歷年督撫分償。」","5.清.王夫之《讀通監論.卷四.漢宣帝》:「憚數歲之勞,遽期事之速效,一蹶不振,數十年兵連禍結,而不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