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語:口是心非
拼音:kǒu shì xīn fēi
注釋:嘴里說得很好,心里想的卻是另一套。指心口不一致。
同義詞:口不應心 、口蜜腹劍 、兩面三刀
反義詞:表里如一 、赤膽忠心 、心口合一
例句:["1. 他這個人不誠懇,口是心非。","2. 這種口是心非的人很虛偽,我無法和他交朋友。","3. 這種沒有誠意、口是心非的道歉,我無法接受。","更多句子 ++"]
出處:漢·桓譚《新論·辨惑》:如非其人,口是而心非者,雖寸斷支解,而道猶不出也。《抱樸子·微旨》:口是心非,背向異辭。
印證:["1.《抱樸子.內篇.黃白》:「如非其人,口是而心非者,雖寸斷支解,而道猶不出也。」(源)","2.《抱樸子.內篇.微旨》:「若乃憎善好殺,口是心非,背向異辭,反戾直正……凡有一事,輒是一罪。」(源)","3.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卷六三.金丹訣》:「若內行不真,心生猶豫,口是心非,終無得理。」","4.宋.司馬光〈劉道原十國紀年序〉:「高論之士,始異而終附之,面譽而背毀之,口是而心非之者,比肩是也。」","5.明.徐《殺狗記》第一七出:「龍卿子傳,搬唇弄舌,口是心非,到底有失,不可輕信。」","6.《水滸傳》第七三回:「俺哥哥原來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了也。」","7.《鏡花緣》第六五回:「今日聽得舅舅來接,以為借此大家頑頑可以解解悶氣。誰知你們見了面,只說這些口是心非道學話,豈不悶上加悶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