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宮中的樓房式建筑。
2.安在大門左右的邊門。
喇嘛教的僧人,原為一種尊稱。[藏]
1.方言。怠慢。
1.即喇子§寶石。
1.謂流氓無賴及刁滑兇悍者。
2.寶石名。色紅﹑透明,俗稱紅寶石。
1.猶夸口,說大話。
1.亦作"藞苴"。
2.猶邋遢。不整潔;不利落;不端莊。
3.猶闌珊。
1.兩腿叉開成八字形。
1.犬曳足而行貌。又人兩足分張而行貌。亦泛指行走不正。
1.拔步。
1.見"剌答"。
1.亦作"剌搭"。
2.軟綿無力;下垂貌。
1.信口哼唱聲。
1.常與"歪"連用,如"歪剌骨"。古代罵婦女的話。
1.象聲詞。狀風聲。
2.象聲詞。狀拍擊﹑破裂聲。
3.猶辣辣。形容燥熱。
4.助詞。表示加重語氣。
〈書〉(性情、言語、行為)別扭,不合情理秉性~。
1.藏語的譯音。或譯為"剌馬"﹑"喇嘛"。我國藏族﹑蒙族對喇嘛教僧侶的尊稱,意為上人﹑師傅。
1.藏語的譯音。或譯為"剌麻"﹑"喇嘛"。我國藏族﹑蒙族對喇嘛教僧侶的尊稱,意為上人﹑師傅。
1.即蠟梅。多年生落葉灌木。葉橢圓形,對生。冬末至初春先葉開花,花芳香。花瓣黃似蠟,故稱。香氣甚濃者稱"檀香蠟梅"或"馨口蠟梅",花瓣完全呈淡黃色者稱"素心蠟梅",均為著名觀賞品種。花可提取芳香油,亦可入藥。
1.亦作"剌繆"。
2.違背;悖謬。
1.見"剌謬"。
1.謂拉屎撒尿。
2.地名。la'sa的音譯。在今阿拉伯半島南岸木卡拉(mukalla)附近。
1.爛醉,大醉。
1.猶邋遢。
1.猶邋遢。不整潔;不利落。
1.一種阻攔河水改流的堤堰。
1.紅色寶石。
2.方言。謂潑辣﹑利害的人。
1.佛家稱農歷十二月初八日舉行的誦經法會。相傳釋迦牟尼于此日降伏六師外道﹐為佛陀的得道日。
在臘八這一天,用米、豆等谷物和棗、栗、蓮子等干果煮成的粥。起源于佛教,傳說釋迦牟尼在這一天成道,因此寺院每逢這一天煮粥供佛,以后民間相沿成俗。
1.茶的一種。臘﹐取早春之義。以其汁泛乳色﹐與溶蠟相似﹐故也稱蠟茶。
1.漢制﹐臘日賜百官錢稱"臘賜"。
1.極毒。
1.指冬至到大寒時給小麥等越冬作物施的肥。
1.臘月的寒風。
1.梵語lava的音譯。古印度計時單位。也譯作"羅婆"。
1.古人于臘日或臘前一日擊鼓驅疫﹐因有是名。
2.泛指歲末或春來的信息。
1.猶言寒冬時節(jié)。
1.即臘梅。
1.古代臘祭時的集會。
1.元明時京中稱南方人的謔語。
1.臘月所制的藥劑。
1.古時歲終祭祀。
1.臘月釀制的酒。
1.[英lacquer]清噴漆的通稱。
1.瘌痢的諧音。指黃癬﹐或患黃癬者。
1.臘月的嚴寒。
①落葉灌木,葉子對生,卵形,開花以后才長葉子。冬季開花,花瓣外層黃色,內層暗紫色,香味濃。供觀賞。②這種植物的花。
1.亦稱"臘八面"。
2.明時宮中于十二月初八日賜食之面。
1.臘月釀制的酒。
1.謂臘盡春回。
1.古官名。天官之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