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同"連篇累牘"。
1.表達不清楚貌。
1.張口不正。丑貌。
1.張開。
1.張口。
1.哆嗦。
1.即哆啰呢。
1.[法droguet]即哆啰呢。
1.即哆啰呢。
1.一種較厚的寬幅毛織呢料。
1.即哆啰呢。
1.方言。翻弄,擺弄。
1.渙散貌。
2.張口欲噬貌。
1.哆嗦。
1.謂身有殘疾的人材。
1.削除。
1.刺戳。
1.摘錄,選錄。
1.摘抄。
1.掇集。
1.摘取,選取。
1.摭拾。
1.刪除,清除。
1.指高峻的山。
1.綴上領圈的道袍。明代內臣服飾的一種。
1.猶奪服。
①奪取錦標,特指奪取冠軍這場大賽中數她~呼聲最高。②承包人或買主所投的標在投標競爭中中(zhòng)標這家公司在同其他八家廠商的競爭中~。
1.失去權力。
1.失去光彩。
1.猶喪膽。
1.亦作"奪適"。
2.封建社會君位世襲﹐以庶子嗣位而廢其嫡子者﹐謂之"奪嫡"。
1.剝奪。
1.官吏因過失而被罰扣其俸祿。
1.謂喪期未滿﹐官員應詔除去喪服﹐出任官職。
1.削去官職。
奪取冠軍。
1.見"奪袍"。
1.謂因罪而被削去爵位。
1.謂眼淚從眼眶涌出。
爭奪第一;奪取冠軍這個廠的電視機在全國評比中~。
1.古代對犯罪官吏剝奪其職務令服勞役的一種制度。
1.猶奪服。
1.指攔路搶劫。
2.爭奪道路。
1.失其倫次。
1.破門﹐奮力沖開門戶。
2.明英宗親征瓦剌﹐兵敗被俘。其弟繼位為景帝﹐即與瓦剌議和。英宗返回京師﹐入居南宮﹐不許朝謁。景泰八年﹐石亨﹑徐有貞等以兵迎英宗于南宮﹐毀垣壞門而入﹐英宗乃復辟。史稱此次政變為"奪門之役"。見《明史.英宗后紀》◇因以"奪門"泛指復辟﹑政變。
明英宗發動的政變。1449年英宗為瓦剌擄去,兵部尚書于謙等擁英宗弟朱祁鈺為帝(景帝),遙尊英宗為太上皇,組織抵抗瓦剌。英宗于次年被釋歸京,1457年發動政變,奪取宮門,登奉天殿復位,廢景帝,殺于謙等。
(光彩)耀眼鮮艷~。
1.《新唐書.文藝傳中.宋之問》"武后游洛南龍門﹐詔從臣賦詩﹐左史東方虬詩先成﹐后賜錦袍﹐之問俄頃獻﹐后覽之嗟賞﹐更奪袍以賜。"后因稱競賽中獲勝為"奪袍"。
1.驚心動魄;失魂落魄。
1.謂減少居喪期間的哀痛之情。
2.猶奪服。
①用武力強取~敵人的陣地。②努力爭取~新的勝利ㄧ~農業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