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夜晚與天明。
黑龍江地方戲曲劇種,在曲藝二人轉的基礎上吸收當地民間音樂發展而成。
1.亦作"龍爪蔥"。
2.大蔥的變種。
1.上有懸瀑下有深潭謂之龍湫。
2.瀑布名。在浙江雁蕩山。
1.?鴟。貓頭鷹。龍,通"?"。
1.即龍墀。
1.龍形符節。
2.泛指奉王命出使者所持之節。
3.竹節。亦借指竹。
1.帝都,京都。
1.君王所用之巾。
1.即龍門。龍門一名河津,故稱。
2.喻高德碩望。
3.喻仕宦騰達之路。
4.指龍池。
1.侍客酌酒的妓女。
1.喻登科之路,飛黃騰達之路。
1.指瘦勁的松樹枝干。
1.指皇帝所居之禁中。
2.舊時忌日名。
1.皇帝禁中侍衛。
1.金魚的一種,眼球很大,突出眼眶之外,腹部肥大,尾鰭特別大。
1.道家煉丹術語。指水。
2.蠶的別名。
3.指日。
4.指豐城劍。
一種綠茶。產于浙江杭州龍井,故名。葉片色翠綠、光潤,狀扁平。具有色綠、香郁、味甘、形美等特點,所含氨基酸、兒茶素、葉綠素及維生素c等,均較豐富。
1.寺廟名。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南山地中。歷史悠久。寺內有井,稱為龍井,寺因以得名。
1.指龍的形象。
1.龍船競渡。
1.背面有龍紋的銅境。
1.指邊遠蠻荒之地。
1.見"龍廹"。
1.龍的居所。
1.指駿馬。
2.喻豪杰之士。
3.喻英俊少年。參見"龍駒鳳雛"。
1.猶龍翔。
2.喻王業興起。
3.謂羽化而登仙。
4.猶言龍蟠鳳翥。形容筆勢。
1.同"龍興云屬"。
1.龍形的碑座。
1.指牛衣。
2.喻指簡陋粗糙的衣被。
1.刻畫有龍形的椽子。
1.即龍王。
1.駿馬。喻指俊才。
1.嵌佛像之石室或神櫝。
1.《易.干》"上九,亢龍有悔。"孔穎達疏"上九,亢陽之至,大而極盛,故曰亢龍,此自然之象。"后因以"龍亢"指一種亢陽之氣﹑剛烈之氣。
1.即龍華樹。
2.指彌勒佛。彌勒佛成道于龍華樹下,故稱。
1.一種可以治瘡瘢的石子。
1.龍的咽喉。
1.指龍形香爐的出煙口。
2.五龍口之省稱。山東省萊陽市東南有五龍山,五龍山有水道五,于山下合流入海。五龍口即此五條水道匯聚入海處。
3.大壩未合龍時的流水口。
1.漁民下海時穿的黑色長褲,形如燈籠褲。
1.蘭的一種。
1.指蜑戶男女。蛋,同"蜑"。
1.震雷。喻指傾瀉﹑轟鳴之瀑布。
1.指穿山甲。又稱鯪鯉。
1.果名。殼如小荔枝,肉味如龍眼,樹干﹑葉亦似二果,故名。
1.一種如魚鰾的紙。
1.龍頸上的長毛。
1.龍的鱗甲。
2.《韓非子.說難》"夫龍之為蟲也,柔可狎而騎也,然其喉下有逆鱗徑尺,若人有嬰之者,則必殺人。人主亦有逆鱗,說者能無嬰人主之逆鱗,則幾矣。"后因以"龍鱗"指人主。
3.指皇帝的袞服,龍袍。
4.像龍鱗的樣子。
5.似龍鱗的事物。指水波,漣漪。 6.幼竹。幼竹有籜,如龍鱗狀。 7.松檜之屬。松檜之皮如龍鱗,故稱。 8.累累垂垂的葡萄。 9.寶刀名。
1.農歷二月二日所食之薄餅。
1.御座。
1.駿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