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學堂,學舍♂,通"黌"。
1.方言。夜盲。
1.樹木名。即郁李。
1.見"雀蒙眼"。
1.夜盲。
1.方言。雀至夕不見物。指黃昏。
1.比喻惶恐之極。
1.鳥雀。
1.即芄蘭。草名。
1.操染色業的人家。
1.熏陶教化。
1.繪畫。
1.染病。
2.傳染,感染。
1.古時收藏文稿或裝裱書畫的一種處理方法。為防蠹先將紙放入黃檗汁中浸染,稱染潢。
1.加色描繪。
1.謂外物的影響和迷惑。
1.患病。
1.染戶。
1.染成深紅色。
1.謂操行受污染。
1.謂改頭換面,以舊充新。
1.謂胡亂涂抹。涅,染;皂,黑色。
1.浸染,浸泡。喻指混跡情場。
1.牽連,連累。
1.指染布帛的事務。
1.謂映入眼簾。
1.謂淪為叛逆。
1.猶沉淪。
1.染坊。
1.染成大紅色。
1.染成大紅色。蒨,即茜草,可作大紅色染料。
1.血染戈矛。表示誓師殺敵。
1.一種青色。
2.染上青色。
1.沾染;牽扯。
1.《周禮》官名。掌染絲帛等事。
2.泛指從事染布帛的工匠。
1.染筆潤紙。指作詩﹑寫字﹑繪畫等。
1.用染料使物著色。
2.顯微和超顯微制片技術步驟之一。為了便于在顯微鏡下觀察,利用各種染色劑化學性質的不同,使組織切片內部的不同結構分別著色。
細胞中最重要的遺傳結構。細胞核中由脫氧核糖核酸、蛋白質和少量核糖核酸組成,容易被堿性染料著色的絲狀或棒狀小體。在細胞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時由兩條染色單體結合而成。各種生物的染色體有一定的大小、形狀和數目。
1.濡染崇尚。
1.參與,涉足。
1.猶銘心刻骨。謂感受深切。
1.謂思想受到迷惑擾亂。
1.染色的事務。
1.插手,參與。
1.古代掌管染事的官署。
1.形容變白。
1.將絲染色。喻受人熏陶感化。
1.《墨子.所染》"﹝墨子﹞見染絲者而嘆曰'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后因以"染絲之變"比喻本來相同的人或事物因受環境影響而變得不同。
1.指著過色的生絹。
1.用牲畜血﹑桐油﹑樹脂﹑化學藥劑等浸染漁網。處理后的網衣具有一定的抗腐性能﹑顏色和硬度等,可延長使用期限,并能提高捕獲量。
1.見"染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