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焚燒茅草。
2.燒掉奏稿,以示謹密。
3.據(jù)《隋書.宇文化及傳》載宇文化及等發(fā)動兵變時,司馬德戡曾集兵城內(nèi)舉火與城外相應,隋煬帝聞聲問是何事,裴虔通偽稱"草坊被焚,外人救火,故喧囂耳。"煬帝信以為真,未加提防,遂被殺。史稱此次兵變?yōu)?焚草之變"。
1.猶砭灸。
古代治病用的石針或石片。
1.救治庸俗。
1.謂救治固執(zhí)守舊者。
1.降低;減弱;萎縮。
1.治病的針和藥。
1.謂救治凡庸鄙陋。
1.用石針刺穴,用藥物熨貼患處。謂救治病痛。
1.見"砭針"。
1.針砭治病。
1.砭灸。
籩和豆。古代食器,竹制為籩,木制為豆。引申指祭祀籩豆之事。
1.古代的兩種祭器。
1.以棗栗為祭品的祭祀。
1.籩和铏。古代祭事所用的兩種盛器名。
1.獸名。
1.獺屬。
1.編排起來的貝殼。常用以比喻潔白整齊的牙齒。
1.平民所居房舍。
1.編輯刪削。
按一定的次序編排。
1.編造湊合。
1.編入名冊。
2.編聯(lián)成牒。牒,小簡編成的冊。
編纂校訂~《唐宋傳奇集》。
①把分散的人、運輸工具等編成一定順序或某種組織形式。②軍事上指飛機、軍艦等按一定要求組成戰(zhàn)斗單位。
兩架或兩架以上的飛機按一定隊形編組或排列的飛行。通常是同型機編隊,必要時,也可不同機種混合編隊。在編隊飛行中,各機之間必須保持規(guī)定的距離、間隔和高度差。領隊的稱長機”。可用于攻擊、轟炸、偵察、空投、搜索、掩護、防御、空中攝影、檢閱、飛行表演、軍事演習和訓練等。
1.宋代官吏得罪,謫放遠方州郡,編入該地戶籍,并由地方官吏加以管束,謂之"編管"。此等刑罰亦有用于一般罪犯者。
按順序編號數(shù)新買的圖書~上架后才能出借。
1.編入戶籍的普通人家。
1.編在戶籍的平民。
1.編入戶籍的普通平民。
1.編輯纂集。
①對資料或現(xiàn)成的作品進行整理、加工~部ㄧ~工作。②做編輯工作的人。
1.新聞﹑出版等機構中主管編輯事宜的部門。
具有編輯功能的程序。能把存在計算機中的源程序顯示在屏幕上,然后根據(jù)需要進行增加、刪除、替換和聯(lián)結等操作。
1.蓋屋的茅苫。
1.書籍;史冊。
編①~毛衣ㄧ~魚網(wǎng)。
戲劇、電影等的劇本作者。
1.見"編欄"。
1.亦作"編攔"。亦作"編闌"。
2.謂設置障礙,加以阻攔。
3.猶言趕攔。
1.見"編欄"。
①編排他把文章輯在一起,~成書。②制定規(guī)程、計劃等,安排有關項目。
1.編聯(lián)柳木制成的書簡『孫敬到洛陽,在太學左右一小屋安置其母,然后入學,編楊柳簡以為經(jīng)。見《文選.任昿》"至乃集螢映雪,編蒲緝柳"李善注引晉張方《楚國先賢傳》◇因用作苦學的典故。
摘錄并編輯該書~嚴謹。
1.依次著錄之文。
2.編集著錄。
3.指編集著錄之書。
1.編成隊列的戰(zhàn)馬。
用預先規(guī)定的方法將文字、數(shù)字或其他對象編成數(shù)碼,或?qū)⑿畔ⅰ?shù)據(jù)轉(zhuǎn)換成規(guī)定的電脈沖信號。編碼在電子計算機、電視、搖控和通訊等方面廣泛使用。
1.編入戶籍的平民。
1.編入戶籍的平民。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