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刊中指封二,有時也兼指封三。
1.大航。
1.龜卜卦兆名。龜文呈橫形﹐故稱。《史記.孝文本紀》"卜之j﹐卦兆得大橫﹐占曰'大橫庚庚﹐余為天王﹐夏啟以光。'"后因以指帝王登基之兆。
1.形容不注重實際﹐只在形式上轟轟烈烈。
1.形容動員眾多的人一哄而起去作一件事。
1.即大功。喪服名。
1.形容顯赫﹑得意。
中國故事片。根據蘇童《妻妾成群》改編。中國電影合作制片公司、年代國際有限公司1991年聯合攝制。倪震編劇,張藝謀導演,鞏俐、何賽飛主演。女大學生頌蓮嫁給妻妾成群的陳佐千當了四姨太。妻妾們為了爭寵,明爭暗斗,結果導致三姨太因偷情被處死,頌蓮也被逼成瘋。然而,陳佐千卻又娶了年輕的五姨太。
全稱《海公大紅袍全傳》。清代長篇小說。作者不詳。六十回。寫明代嘉靖朝清官海瑞與嚴嵩父子的斗爭。塑造了一個清廉耿介、鋤強除暴的清官形象。多為后世戲曲所取材。
1.猶言快活日子。
又稱納健T諍北省中部偏北。西北東南走向,長達150千米。同名主峰,海拔1055米。風景優美,林木蒼翠。有九十六峰、九十一巖、四十二湖、五十二溪及百洞十瀑、七寺九廟五道觀。附近還有烈山、擂鼓墩等名勝古跡。
1.黃帝之臣鬼臾區之號。
1.古代的一種箭靶。
2.大的諸侯國。
1.大后天。
1.指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統治下的西南﹑西北地區。
1.當年之后的第三年。
1.當天之后的第三天。
1.當天之后的第三天。
1.亦作"大唿隆"。
2.形容做事虛張聲勢﹐很少實效。
1.同"大呼小叫"。
1.謂大聲叫呼。
1.唐代彈撥樂器。其形制為龍首﹐長柄﹑無品﹐梨形音箱﹐蒙蟒皮﹐兩軸﹐兩弦﹐有馬。
1.見"大呼隆"。
1.復姓。
1.太刻苦。
1.普遍清查戶口。
2.酒量大。
3.指酒量大的人。
4.指有財勢的人家。
1.即大瀋。
1.即大瀋。
1.指銀元。
1.傳統戲曲角色行當。"凈"行的一支。亦稱"大面"﹑"正凈"。一般指劇中地位較高﹐舉止穩重﹐表演上著重唱功的凈腳。京劇的黑頭或銅錘花臉有時也作為大花臉的同義語。
1.見"大嘩"。
1.見"大猾"。
2.流星的一種。
1.亦作"大滑"。
2.大奸﹐大惡人。
1.謂化育萬物。
2.謂人生的重要變化。
3.指生命。
4.指宇宙﹐大自然。
5.廣遠深入的教化。 6.佛教語。指佛的教化。
日本古代的一次政治、經濟改革。公元645年,封建革新派發動宮廷政變,擁立孝德天皇,改元大化。次年起仿照中國唐代制度實行改革廢除部民制,施行班田收授法,確立封建土地國有制;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制,廢除世襲氏族貴族制。這次改革至8世紀初完成,歷時半個世紀,從此日本由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
1.虛夸不實的話。
1.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記廣陵淳于棼夢游大槐安國﹐被招為駙馬﹐拜南柯太守﹐享盡榮華富貴。夢覺﹐乃知所游為宅南大槐下一蟻穴◇以此比喻富貴權勢之虛幻無常。
1.謂全軍撤回。
2.即大遷﹐日至于女紀之稱。
3.大還丹。
4.死之婉稱。
1.道教丹藥名。又稱九還金丹。
1.寰宇﹐全國。
1.指死亡。
南朝宋文學家。字明遠,東海(今山東郯城一帶)人。晚年任臨海王劉子頊前軍參軍,世稱鮑參軍◇因劉子頊起兵謀反失敗,被亂兵所殺。長于樂府和七言歌行。《擬行路難》為其詩代表作,另有《蕪城賦》、《登大雷岸與妹書》等名篇。明人輯有《鮑參軍集》。
1.《史記.管晏列傳》"管仲曰'吾始困時,當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嘗三仕三見逐于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吾嘗三戰三走﹐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后以"鮑子知我"謂彼此相互了解而情誼深切。
1.用骨或木做箭頭的箭。箭頭有孔,發射時能發出響聲,故又稱響箭。
1.用骨或木制的箭頭。
2.猶栗爆。
1.同"暴傲"。
1.同"暴傲"。
2.兇暴傲慢;桀驁不馴。謷,通"傲"。
1.殘暴傲慢。
1.暴傲。兇暴傲慢。驁,通"傲"。
1.暴露。
2.顯揚。
3.剖白。
1.象聲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