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脅迫。
1.謂言行敬慎合乎中庸之道。語本《易.干》﹕"庸言之信﹐庸行之謹。"孔穎達疏﹕"庸謂中庸。庸﹐常也。從始至末﹐常言之信實﹐常行之謹慎。"又《禮記.中庸》﹕"庸德之行﹐庸言之謹。"鄭玄注﹕"言德常行也﹐言常謹也。"
1.審慎斷獄。
1.謹慎寬厚。
1.禮遇﹔厚待。
1.誠實。
1.敬慎檢約。
1.勤勉校閱。謹﹐通"勤"。
1.慎重選取。
1.謹慎端方。
1.敬慎為政。
1.忠謹正直。
1.忠于職守。
1.謂牢記于心﹔鄭重地記住。
2.慎守其志。
1.嚴謹質樸。
1.誠敬﹐盡心竭力。
1.謂謹慎小心﹑始終一致。
1.見"謹終如始"。
1.謹慎穩重。
1.謹慎誅罰。
1.行狀﹑書狀結尾常用語。謂敬謹陳述。
1.謹慎卓特。
1.謂犯罪時予以減免。謹﹐通"廑"。僅。
1.蛤蟆皮。
2.指一種蛤蟆。
1.珍貴樹木名。
1.美麗的斑紋。
2.借指身有錦斑的禽獸。
1.竹籜的美稱。
1.罌粟的別名。
1.亦作"錦?"。
2.錦制的襁褓。
3.比喻筍殼。
4.比喻竹筍。
5.指安祿山。安祿山母事楊貴妃。祿山生日﹐貴妃以錦繡為大襁褓﹐裹祿山﹐使宮人以彩輿舁之﹐宮中歡呼動地。事見《資治通鑒.唐玄宗天寶十載》。 6.引申為胡人。
1.錦帛一類貴重的禮物。
1.嵌在裱好的畫幅上端的絲帶﹐供張掛用。
授給競賽中優勝者的獎品,如錦旗、銀盾、獎杯等。
1.一種以比賽射箭為活動內容的群眾團體。
1.錦緞。
1.遮蔽風塵或視線的錦制屏幕。
1.指華美的絲織品。
1.比喻花朵開放。
1.錦制的帷幕。
2.錦韉。
1.古代歌舞藝人演畢﹐客以羅錦為贈﹐置之頭上﹐謂之"錦纏頭"◇又作為贈送女妓財物的通稱。
1.猶柔腸。
2.喻文思高妙。
1.指使者。語本《漢書.西域傳下.烏孫國》﹕"馮夫人錦車持節﹐詔烏就屠詣長羅侯赤谷城﹐立元貴靡為大昆彌﹐烏就屠為小昆彌﹐皆賜印綬。"顏師古注引服虔曰﹕"錦車﹐以錦衣車也。"
1.入蜀的使者。語本晉常璩《華陽國志.先賢士女總贊下.李合》﹕"﹝李合﹞為郡候吏⊥帝遣使者二人微行至蜀﹐宿合候舍∠為出酒夜飲﹐露坐∠問曰﹕'君來時﹐寧知二使何日發耶?'二人怪問之﹐合指星言曰﹕'有二使星入益部。'"
1.良田。
1.即錦江。
1.錦繡成團。形容色彩艷麗。
1.見"錦團花簇"。
1.錦制的帶子。
2.即莼菜。
3.花名。又名海仙花。
1.書冊或字畫卷軸卷頭上貼的綾。
1.鋪設華美的地面。
1.見"錦緞"。
表面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可做服裝和裝飾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