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貯冰的地窖。
1.見"弓鞋"。
1.復姓『有弓里戍。見《后漢書.獨行傳.溫序》。
1.挽弓的力量。
2.弓的發(fā)射力。
1.神名。
1.即弓鞋。
1.騎射。亦泛指武事。
1.弓和弩。亦指射術。
2.使用弓弩,謂習射。
1.宋官署名。
1.蛇蛻的別名。
1.騎馬射箭。
1.正弓的工具。
2.喻規(guī)矩﹑規(guī)范。
1.謂父子世代相傳的事業(yè)。
1.制弓的人。
1.亦作"弓梢"。
2.弓的兩端末梢。
3.借指弓。
1.見"弓弰"。
1.漢應劭的祖父應郴為汲令,以夏至日詣見主簿杜宣,賜酒,時北壁上有懸赤弩,照于杯,形如蛇。宣畏惡之,酒后便胸腹痛切,多方醫(yī)治不愈。郴知其事,于故處設酒,杯中復有蛇。謂宣"此壁上弩影耳,非有他怪。"宣即愈。事見漢應劭《風俗通·怪神·世間多有見怪驚怖以自傷者》◇因以"弓蛇"指人對事物的錯覺。
1.弓術,射技。
1.謂彎下身體。多形容恭敬之狀。
1.弓箭。
2.借指武藝。
1.似弓之形。
2.弓的威力。
1.裝弓的袋。
1.宋代吏役名目的一種。又稱弓箭手。宋初多差富戶充當,為縣尉所屬武負責巡邏﹑緝捕之事。神宗時由差役改為雇役,空際已成募兵。元明因之。
2.古時丈量地畝持步弓的人。
1.弓衣。
1.向后彎腰及地如弓形。
2.指舊時婦女裹纏如弓形的腳。
1.指舊時婦女裹纏后形似弓狀的小腳。
1.亦作"弓弦"。
2.弓上的弦。
1.烘弓的箱。
1.弓形而纖小。
1.亦作"弓韕"。
2.舊時纏腳婦女所穿的鞋子。
一條圓弧及其所對的弦所圍成的圖形。弓形的弧簡稱弓形弧,頂點在弓形弧上,兩邊各通過弓形弧兩端的角稱為弓形角,弓形的弦稱為弓形的底,弧的中點到底的距離稱為弓形的高。當弓形弧為劣弧時,稱為劣弓形;當弓形弧為優(yōu)弧時,稱為優(yōu)弓形。
1.弓鞋。
1.借指女子的小腳。
1.謂向后彎腰及地如弓形。
2.狀女子細腰。
1.古指舞伎。
1.以貝殼裝飾兩端的弓。
《禮記·學記》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后用弓冶”指父子相傳的事業(yè)弓冶之傳。
1.裝弓的袋。
1.見"弓影浮杯"。
1.猶言杯弓蛇影。形容疑神疑鬼,自相驚擾。
1.彎月;弦月。
2.古部落名。屬西突厥五咄陸部,居碎葉東。亦為古地名,唐屬北庭都護府,在今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霍城縣塔勒奇城北之阿里馬破城。
1.泛指弓箭劍戟等武器。
1.以弓召喚。古代聘士之禮。語出《左傳·昭公二十年》"弓以招士,皮冠以招虞人。"后遂以"弓招"為延聘之典。
1.《周禮》卜師四兆之一。
1.古官名。掌制作弓箭。
形狀或作用像弓的東西胡琴~ㄧ三輪車上的車~。
1.遼行軍時所設置的軍馬駐屯之所。
1.謂纏足。
2.指舊時婦女纏裹后發(fā)育不正常的腳。以其形如弓,故稱。
社會整體(包括社會秩序、公共財產(chǎn)、公民權利等)的治安~局ㄧ~人員。
明代后期的文學流派。以袁宏道及其兄宗道、弟中道為首。因三人是公安(在今湖北)人而得名。他們反對后七子的擬古風氣,主張文學要獨抒性靈,不拘格套”。創(chuàng)作上以小品文成就最高。在當時很有影響。
1.明代后期公安派所倡導的文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