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言包涵。
1.見"洪崖"。
1.謂才德高尚。
1.太平天國領(lǐng)導人洪秀全和楊秀清的并稱。
1.大業(yè)。古時多指帝王之業(yè)。
1.古代旌旗名。
1.謂意志遠大,剛強果斷。
1.音韻學術(shù)語。發(fā)音時口腔共鳴空隙較大的音。宋元等韻學家分韻母為開口﹑合口兩類,每類又分一﹑二﹑三﹑四四等,一﹑二等都沒有介音,發(fā)音時口腔共鳴空隙較大,故稱洪音。自明清等韻學家改開﹑合各四等為開﹑齊﹑合﹑撮四呼以后,也有人稱開口呼為開口洪音,齊齒呼為開口細音,合口呼為合口洪音,撮口呼為合口細音。
1.豪飲。
2.指酒量大。
1.王侯貴族的后代。
1.傳說為洪門始祖名,后為紀念他而泛稱洪門會員。
1.宏大的計劃。
1.謂云氣大量郁積。
1.道家指天地初開﹑混沌未分之時。
1.大水的源頭。比喻大業(yè)的開端。
2.特指黃河之源。
1.廣大遙遠。
1.大運;天命。
2.好運氣。
1.洪亮和諧的聲音。
洪水造成的災(zāi)害。
1.指宏逸的詩文。
1.猶洪恩。
1.巨大恩惠。
2.大湖沼;大藪澤。
3.湖名。在江蘇省洪澤縣西部。古稱破釜塘,隋稱洪澤浦,唐始名洪澤湖。為我國第四大淡水湖。
中國四大淡水湖之一。在江蘇省西部。水位隨季節(jié)變化大,平均水位(125米)時面積為1851萬平方千米。1194年黃河奪淮后,淮河水淹沒原有一連串小湖和洼地逐步擴展而成〓底高出湖東地面,為一懸湖”,全靠大堤屏障〓水主要出三河閘進入淮河入江水道。淮河的蓄水庫。魚蟹豐富,航運要道。
1.猶膨脹。
1.亦作"洪枝"。
2.指帝族的支派。
1.特別鄙薄。
重視某一方面,忽視或廢棄另一方面。今多指在應(yīng)該兼顧的諸方面中忽視或廢棄某一(或某些)方面學生要德、智、體全面發(fā)展,不可偏廢任何一個方面。
1.一種發(fā)型。頭發(fā)分向兩邊,一邊多,一邊少。
1.病名。中風,半身不遂。
1.指書法以偏側(cè)的筆鋒取勢,對"正鋒"而言。
2.喻作文﹑說話或行事不從正面著眼,而取旁敲側(cè)擊﹑側(cè)面下手的方法。
1.方言。嘴唇裂開。又稱"兔唇"﹑"豁嘴"。
1.即楄柎。古時棺中墊尸體的木板。《晏子春秋.外篇上十一》"子為寡人吊之,因問其偏柎何所在?"一本作"偏袝",指偏親之柩。參閱張純一《晏子春秋校注》引盧文弨說。
1.五言律詩以仄聲起者,謂之正格;以平聲起者,謂之偏格。七言律詩反是。絕句同此。
1.指妃嬪。
1.謂身著偏衣,身著兩色合成之衣。
1.指早年喪父或喪母。
1.猶偏執(zhí)。
1.猶言邪路。
1.偏遠之國。
1.謂已用過餐。有私自占先之意,多用作答語之謙詞。
1.邊遠的濱海地區(qū)。
1.偏愛。
1.邊遠之地的諸侯。
1.偏私袒護。
1.狹窄的胸懷。
1.名字有兩個字的,偏舉其中的一個字,也要避諱,稱"偏諱"。
1.特殊的利益。
1.偏于一端;不公平。
思想、言論等過火,不適當思想偏激|偏激的話|青年人血氣方剛,言行有時未免過于偏激。
1.過于急速。
1.亦作"偏紀"。唐劉知幾謂史書除編年﹑紀傳二體外,還有十流。其一為偏紀,是記近事的短篇,如漢陸賈《楚漢春秋》﹑樂資《山陽公載記》等。見《史通.雜述》。
2.猶最憶。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