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見"邊笳"。
1.謂大動腦筋。
1.擾亂。
1.宋代一種風俗。富家兒滿月﹐舉行洗兒會﹐先煎香湯于銀盆﹐尊長以金銀釵攪水﹐謂之"攪盆"。參閱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育子》﹑宋吳自牧《夢粱錄.育子》。
1.擾亂破壞。
1.方言。猶胡鬧。
1.詈詞。猶言心腸狠毒的女人。
1.擾亂。
1.弄壞。謂流產﹐小產。
1.擾亂拆散。
1.詈詞。稱糾纏不清的家伙。
1.方言。謂辦事的興頭。
1.用米粉或玉米粉攪成的粥樣食物。
1.攪動使旋轉。
2.攪擾繚繞。
1.混雜。
1.猶言沖鋒陷陣。
〈書〉低洼狹小街巷~。
1.低洼。
1.《左傳.昭公元年》"勿使有所壅閉湫底,以露其體。"杜預注"湫,集也;底,滯也。"后以"湫閉"謂閉塞不通。
1.低下破敗。
1.水潭。
1.積滯不暢。
1.同"湫隘"。
1.猶湫隘。
1.悲憂貌。湫,通"愁"。
1.猶窮盡。
1.低矮狹小的住宅。
1.猶凄厲。
1.卷曲貌。
1.清靜。
1.低下簡陋。
2.指低下簡陋的建筑。
1.小水;水草交接之處。
1.低下潮濕。
1.矮小的房間。
1.潭水。
1.低濕狹窄。
1.指學識寡陋之人。
1.猶湫隘。溢為"隘"字之訛。
1.積滯不通。
1.低下狹窄。
1.一種珠孔曲折難通的寶珠。
1.縱橫交叉的大道;繁華的街市。
2.草名。
1.大道上的塵土。借指煩擾的塵世。
1.佛教語。指三界九地的眾生。
1.指天宮。
2.指皇城。
1.猶九州。
2.猶九泉。
1.漢揚雄著《太玄》,定人為九等。
1.亦作"九軔"。
2.六十三尺。一說七十二尺。常用以形容極高或極深。
1.《詩.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岡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如不爾或承。"本為祝頌人君之詞,因連用九個"如"字,并有"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之語,后因以"九如"為祝壽之詞。
2.頻頻來臨。
1.見"九儒十丐"。
1.煉丹的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