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狂妄愚蠢。亦指狂妄愚蠢之人。
①古代三公之一,位次太傅。周代始置,為輔弼國君的重臣◇代沿置,多為大臣加銜,表示恩寵,并無實職。又指太子太保,為輔導太子之官。②宋元時稱廟祝、巫師為太保”。③對綠林好漢的尊稱所有財物,但憑太保取去。
1.官名。為殷六太之一。周時屬春官﹐為卜官之長。秦漢有太卜令。北魏有太卜博士。北齊有太卜局丞。北周有太卜大夫。隋唐設太卜令。宋以太卜隸司天臺﹐不置專官。參閱《通典.職官七》﹑《續通典.職官七》。
1.古代京師儲谷的大倉。
2.胃的別名。本以太倉喻胃﹐后徑稱胃為太倉。
1.大谷倉中一粒小米﹐喻極渺小。語出《莊子.秋水》"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祒空之在大澤乎?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
1.猶太倉稊米。
1.古代旌旗名。
2.官名。秦置奉常﹐漢景帝六年更名太常﹐掌宗廟禮儀﹐兼掌選試博士。歷代因之﹐則為專掌祭祀禮樂之官。北魏稱太常卿﹐北齊稱太常寺卿﹐北周稱大宗伯﹐隋至清皆稱太常寺卿。參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通典.職官七》。
1.后漢周澤為太常﹐虔敬宗廟﹐常臥疾齋宮﹐其妻哀其老病﹐窺問疾苦。澤大怒﹐以妻干犯齋禁﹐收送詔獄﹐時人譏之曰"生世不諧﹐作太常妻。一歲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齋。"言澤不近人情﹐難為其妻。見《后漢書.儒林傳下.周澤》◇用為夫妻不同居的典實。
1.唐雅樂名。唐初命太常少卿祖孝孫﹑張文收等斟酌古今﹐參定雅樂﹐造十二和樂﹐合四十八曲﹐八十四調﹐稱太常雅樂。參閱宋王溥《唐會要.雅樂》。
1.驕泰奢侈。
1.謂極其虛靜和諧的境界。
1.亦作"大初"。
2.天地未分之前的混沌元氣。
3.指太古時期。
4.道家指道的本源。
1.漢歷法名『武帝太初元年鄧平﹑落下閎等人所造。把一日分做八十一分﹐故又稱"八十一分律歷"。《太初歷》第一次把二十四節氣訂入歷法﹐以沒有中氣的月份為閏月;推算出135個月有23次交食的周期。從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起到東漢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止﹐共施行188年。原著已佚。
1.亦作"太簇"。
2.十二律中陽律的第二律。
3.古人將十二律與十二月相配﹐太蔟配正月﹐因以為農歷正月的別名。
1.見"太蔟"。
1.古代高麗官職名。
1.皇帝尊其弟之稱。
1.太古之帝。指傳說中的伏羲氏﹑神農氏等。
2.謂天帝。
1.三國魏以來尊稱諸王之母為太妃。
2.清代尊封皇帝之祖父或父所遺留的妃﹑嬪為太妃﹑太嬪。
1.漢制﹐列侯之母稱太夫子。
2.后世官吏之母﹐不論存歿﹐亦稱太夫人。唐韓愈有《祭左司李員外太夫人文》。宋政和間﹐曾以"太"字為對生者的尊稱﹐令凡追封者皆去"太"字。見宋徐度《卻掃編》卷上。
1.官名。《周禮.天官》有大府﹐掌府藏會計。秦漢并其職于司農少府。南朝梁置太府卿﹐專管皇室的庫儲出納。北齊曰太府寺。北周有太府中大夫﹐掌貢賦貨賄。唐曾改太府為外府﹐掌國家錢谷的保管出納﹐旋復舊。宋以太府半屬國家行政﹐半屬宮廷事務。遼﹑金﹑元改宋以前的太府寺為太府監。明廢。參閱《通典.職官八》﹑《續通典.職官八》。
1.祖父。
1.官名。(1)三公之一。周代始置﹐輔弼天子治理天下。《書.周官》"立太師﹑太傅﹑太保,茲惟三公,論道經邦,燮理陰陽。"秦廢『復置,次于太師。歷代沿置,多以他官兼領。明清則為贈官﹑加銜之用,并無實職。參閱《歷代職官表》卷六七。(2)輔導太子的官﹐西漢時稱為太子太傅。
1.大羹。
1.泉名。在今河南汲縣。
1.周初人。姜姓﹐呂氏﹐名尚。俗稱姜太公。據《史記.齊太公世家》載﹐尚窮困年老﹐釣于渭濱。文王出獵﹐遇之﹐與語大悅﹐曰"吾太公望子久矣。"故稱太公望。載與俱歸﹐立為師◇佐武王滅殷﹐封于齊。
1.太廟。
1.明清時四品官之母或祖母的封號。
遠古;上古太古薄葬,棺厚三寸,衣衾三領。
原稱太古代”。地質歷史中最早的一個時代。自40億年前至25億年前,持續時間約為15億年。這一時期形成的地層稱為太古宇。巖石主要為變質巖,如片麻巖、板巖等,中國主要分布在北方。該時期是一個重要的成礦期,形成的礦產很豐富。
1.官名。秦有太官令﹑丞﹐屬少府。兩漢因之。掌皇帝膳食及燕享之事。北魏時太官掌百官之饌﹐屬光祿卿。北齊﹑隋﹑唐因之。宋代以后﹐皇帝膳食歸尚食局﹐太官只掌祭物。參閱《通典.職官七》。
1.《漢書.循吏傳.召信臣》"太官園種冬生蔥韭菜茹﹐覆以屋廡﹐晝夜?藴火﹐待溫氣乃生﹐信臣以為此皆不時之物﹐有傷于人﹐不宜以奉供養﹐及它非法食物﹐悉奏罷。"后以冬蔥為太官蔥。
1.過分。
2.古代關于氣運變化的用語。
1.猶言太嬌癡。生﹐語助詞。
1.即伏羲氏。昊﹐通"皥"。
1.天。
1.即太皞。傳說中古帝名。
2.天。
1.見"太皥"。
1.亦作"太皞"。亦作"太曎"。
2.傳說中的古帝名﹐即伏羲氏。
3.秦漢陰陽家以五帝配四時五方﹐認為太皞以木德王天下﹐故配東方﹐為司春之神。
4.天空。
1.亦作"大和"。
2.天地間沖和之氣。
3.人的精神﹑元氣;平和的心理狀態。
4.謂太平。
5.和睦。 6.樂名。魏鼓吹曲名。 7.樂名。雅樂名。
1.在北京故宮太和門內。為故宮三大殿(太和﹑中和﹑蓖)中之最大者。明清兩代皇帝即位﹑節日慶賀﹑朝會大典﹑元旦賜宴﹑命將出征﹑殿試進士等﹐均在此舉行。明成祖永樂年間初建﹐名奉天殿。嘉靖時被雷火焚毀﹐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重建﹐改名皇極殿。清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又改名太和殿。今殿為清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重修。基高2丈﹐殿高11丈﹐闊11間﹐深5間。正中設帝座。外有廊柱一列﹐前為丹陛﹐環以白石欄。全殿內外立有大柱84根﹐面積2300多平方米。殿頂為重檐垂脊琉璃瓦﹐檐下是彩畫的橫額和斗栱。是全國今存最大的木構大殿。
1.亦作"大和湯"。即酒。
2.謂沸水。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水二.熱湯》。
1.見"太和"。
帝王之母的尊稱。戰國時列國諸王之母稱太后『代諸侯王之母亦稱太后。以后一般用作帝母之稱,又稱皇太后。
中國第三大淡水湖。在蘇、浙兩省間。面積2338平方千米〓水主要經瀏河、吳淞江、黃浦江等注入長江。重要淡水魚產地〗運發達。多湖島,以西洞庭山為最大。沿湖素稱魚米之鄉”。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
1.唐代書法家張旭性豁達嗜酒﹐每醉﹐狂呼奔走﹐乃下筆。因其生長吳縣﹐故時人稱為"太湖精"。
石料名。產于江蘇太湖。石上多洞竅和皺褶,為風浪沖激而成,形態美觀。以兼漏、透、瘦、皺者為上品。建造園林時常用以堆疊假山,裝點庭院。
1.山名。即西岳華山﹐在陜西省華陰縣南﹐因其西有少華山﹐故稱太華。
1.見"大皇"。
2.即太上皇。
3.皇帝的祖母太皇太后的省稱。
1.皇帝的祖母。
古代哲學家稱最原始的混沌之氣。太極運動而分化出陰陽,由陰陽而產生四時變化,繼而出現天、地、風、雷、水、火、山、澤八種自然現象,推衍為宇宙萬事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