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基礎指同物質生產力一定發展階段相適應的生產關系的總和。上層建筑指由經濟基礎所產生和決定的社會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社會制度的組織和設施的總和。經濟基礎主要包括生產資料所有制、生產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分配關系三個方面。上層建筑包括思想上層建筑(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文學藝術、哲學等意識形態)和政治上層建筑(軍隊、警察、法庭、監獄、政府機構和政黨、社會集團等)兩大方面。一定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有機統一,構成特定的社會形態。經濟基礎派生和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又反作用于經濟基礎。兩者互相聯系、相互作用的關系表現為上層建筑適合經濟基礎發展狀況的規律。
1.明亮。
2.昭彰。
3.謂詞采明麗。
4.見"爛炳"。
1.光焰四射。
1.猶莞爾。微笑貌。
1.光亮貌。
2.顯赫貌。
1.光輝煥發;煥發的光輝。
光明燦爛煥爛錦斑。
1.明亮。
1.光鮮美麗;華麗。
1.明亮。
1.猶耀眼。謂光芒映射,使人眼花。
1.綺麗。
形容有光彩~一新。
1.見"煥然一新"。
1.鮮明縟麗。
1.光耀貌。
1.輝映閃爍。
1.形容文彩艷麗。
1.昭著。
2.明麗。
1.充滿;滿溢。
1.恢弘光大。
1.傳說中心神之名。
1.光明燦爛。
1.光芒閃耀。
1.光彩煥發。
1.謂光華映射。
1.昭明;顯著。
1.逃跑;逃避。
1.逃避罪責。
1.消除疲勞。
1.猶避暑。
1.偷生;逃命。
1.逃避勞役。
1.逃避責任。
1.逃避誅罰。
1.癱瘓﹐風癱。
1.飼養并珍愛。
1.漢枚乘《七發》"山梁之餐,豢豹之胎。"后即以"豢豹"指豹胎。古人以為珍貴的食品。
1.指養魚池。
1.獸圈。
2.泛指家畜。
1.養龍。傳說中本為氏名,亦借用為古官名。
2.古代名馬。
1.氏族名。
1.謂受豢養和籠絡。
1.猶馴養。
1.猶養身。
1.謂喂養牲畜。
1.猶豢養。
喂養(牲畜)。比喻收買并利用。
1.指珍肴美饌。
1.養牛馬的地方。
1.布﹑紙等上的顏色因受潮或浸水而變得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