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上枷并受杖刑。
1.土地與房屋。
2.泥土建造的房子。
1.方言。猶土財主。
1.在地方上搶劫財物,為非作歹,殘害人民的武裝匪徒。
1.土中怪羊。
1.方言。粉刷墻壁用的白堊土。
1.我國北方的一種重要農家肥料。由糞尿摻土(或用墊圈土),雜以少量干草﹑垃圾﹑污水等堆制而成。因原料不同,成分差異頗大。一般宜作基肥。
1.鄉土歌謠或樂曲。
2.當地的風俗。
1.封地。
2.作為土地分界標志的土堆。
1.蜂的一種。俗名"馬蜂"。即《爾雅.釋蟲》中之"土衖"。體圓而長,黑褐色,有細毛,尾有毒針,能螫人。腳短而粗。棲于沙土或朽木中。常捕捉金龜子的幼蟲等作為小土蜂的食物。
1.一種瓦器。圓腹小口有蓋,用以汲水或盛流質,也可用作打擊樂器。
1.又稱"光菝葜"﹑"仙遺糧"。百合科,多年生攀援灌木。生于山坡林下,廣布于亞洲東南部及我國南部和東南部。根狀莖可提取淀粉和栲膠,用作工業原料;中醫學上以根狀莖入藥,能解毒﹑清熱利濕,主治癰腫﹑疔瘡﹑關節痛﹑梅毒等癥。
1.土制的鼓槌。古樂器。
1.首翼均為黃色的鸞鳥。
1.瓦鍋。
1.即土附魚。
1.土官之妻。
1.魚名。即塘鱧?!短接[》卷九四○引《臨海水土記》作土拌魚。又作土部魚。見宋程大昌《演繁露.土部魚》。
1.猶土丘。
1.亦作"土崗"。
2.不高的土山;土丘。
1.見"土岡"。
1.土中所含的適合植物生長的養分。
2.肥沃的土地。
3.鴉片。
1.民間流傳的詩歌。
1.泥塑偶像。亦以喻輕賤無用。
1.制作陶器的工人。
2.挖土﹑填土的工程。
3.舊時專司殯葬的人。
4.即仵作。舊時檢驗死尸的吏役。
5.泥塑匠人。
1.土地神。又稱土神。
2.古星名。屬壁宿,共二星。舊說,主營造宮室。
3.方言。專管掩埋尸體的人。
1.指治水﹑筑城﹑建造宮殿等工程。
1.古代臣民或藩屬向君主進獻的土產。語出《書.禹貢》"禹別九州,隨山浚川,任土作貢。"
1.傳說中的土怪。
2.堵水的土袋,前銳后廣,前高后低,狀如蹲坐的狗,故名。
3.亦稱"土狗子"。螻蛄的別名。
1.土地神和五谷神。
1.土地廟。土谷,指土地神和五谷神。
1.石頭。
1.指墳墓。
1.見"土虺蛇"。
1.亦作"土皷"。古樂器名。鼓的一種。
2.方言。墳墓。
1.見"土鼓"。
1.菲芴,又名蓎菜﹑宿菜。
2.王瓜的別名。
1.古代主管水土的官。
2.地神。
3.見"土司"。
1.古代用以測日影﹑正四時和測度土地的器具。
1.盛飯的瓦器。
1.地方上的無賴﹑惡棍。
1.地處平原的國家。
2.謂于國都服筑城等勞役。土,土功;國,國都。
在鄉里憑借財勢橫行霸道的壞人土豪劣紳|打土豪,鬧革命。
1.泛指橫行鄉里的地主﹑惡霸。
1.即杜蘅。
1.亦作"土堠"。
2.古代記里程的土堆。
1.見"土候"。
1.世居本地的住戶(對"客戶"而言)。
1.苔蘚。
2.金屬器皿表面長期受泥土剝蝕而留下的痕跡。
1.指施肥使土壤熟化,以改良土壤。
2.化為泥土;埋在土中腐爛。
1.小地區內使用的方言。也叫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