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檢閱簿錄。
2.把一個本子上的文字抄寫在另一個本子上。
1.發蠟。用凡士林加香料制成的化妝品,抹在頭發上,使有光澤而不蓬松。
1.舊指雜役的領班。
1.先前;事前。
2.前面,空間或次序靠前的部分。
3.謂當口。
4.里邊。
1.負責人。
1.腦袋和面孔。
2.指面貌﹐相貌。
3.指面子;臉面。
1.為首的人。
1.指東漢荀儉之子荀悅。語本《后漢書.荀淑傳》"有子八人儉,緄,靖,燾,汪,爽,肅﹐專,并有名稱,時人謂之'八龍'……悅字仲豫,儉之子也。儉早卒。悅年十二,能說《春秋》。家貧無書,每之人閑,所見篇牘,一覽多能誦記。性沈靜,美姿容,尤好著述。靈帝時閹官用權,士多退身窮處,悅乃托疾隱居﹐時人莫之識,唯從弟彧特稱敬焉。初辟鎮東將軍曹操府,遷黃門侍朗。"
2.猶龍頭,指兄弟輩中有權威的長兄。
1.見"頭顱"。
1.凌晨在神佛像前為表虔誠燒的第一支香。
1.亦作"頭盧"。骷髏。
2.腦袋。
1.門路,能達到個人目的的途徑。
2.指合適的對象。
3.復雜紛亂的事情中的條理;頭緒。
4.頭發朝不同方向梳理后露出的紋路。
5.謂等級最高。
1.畫圖顏料粗綠的別稱。
1.古時儀仗隊中,列于首位之鑼。
1.馬群或馬幫中領頭的馬。
1.匈奴單于。《史記.匈奴列傳》"匈奴單于曰頭曼。"因借指外國國君。
1.即正門。建筑物正面的大門。
1.頭暈。
1.蠶在生長過程中,第一次蛻皮前不食不動的現象,稱"頭眠"。
①頭與臉,借指容貌、姿色頭面端正。②舊指婦女頭上戴的裝飾品,也泛指首飾。③比喻有一定社會地位和聲望的頭面人物。
1.以頭親尊者之足。為佛教的最敬禮。
1.指在社會上有較大勢力和聲望而又經常拋頭露面的人物。
1.名次排列在最前頭的。
1.天亮前不久。
1.即頭盔。
1.腦袋和眼睛。
2.借指性命。
3.外貌。
4.軍官。
5.帶頭的人;負責的人。 6.指人。 7.古時稱我國南方諸國各部落的首腦。
1.方言。謂凡事開頭難做。
1.一種用肉和雜味配制的酒。
1.即頭腦酒。
1.去年;上一年。
2.第一年。
1.頭巾。
1.上等的第一流的貨色。
1.黑話。謂長條形假金子。
2.舊時演戲時,演員的姓名寫在牌子上,懸掛在劇院門口,掛在最前面的牌子叫"頭牌"。因用以借指主要演員。
3.指主演。
1.猶風氣;氣派。
1.骰盤,投擲色子所用之盤,古代行酒令時的用具。
1.第一炮。比喻希望能產生影響的一次帶頭行動。
1.指腦袋。
2.頭頂及其周圍的皮膚。
3.頭皮表面脫落下來的碎屑。
4.猶情面,面子。
1.古代職官中的最高品級。
1.同"頭破血流"。
1.見"頭破血流"。
形容受到嚴重打擊或遭到慘重失敗打得頭破血流身倒┑兀當他一次又一次碰得頭破血流的時候,才變得聰明一點。
1.指結發之妻。相對續弦或妾而言。
1.第一起。
1.開端和結尾。
1.前頭,空間或位置靠前的部分。
2.先于別人。
3.以前。
1.漢代人口稅的一種『制從七歲至十四歲的兒童,每人每年交二十三錢。
2.猶一錢,極少之錢。
3.一種博具。共用錢六枚。博者擲下去﹐看"字"(正面)和"鏝"(背面)的多少﹐決定勝負。
4.賭博場所主人或供役使的人從贏者所得的錢中所提取的一小部分。
5.指地痞流氓向個體勞動者敲詐所得的錢。 6.本錢。
1.秋收前的一段時間。
1.足球運動中用頭接的球。或用頭球攻門﹐或用頭球傳遞。
1.指腦袋。以腦袋代替拳頭撞擊他人,故稱。
1.我國某些少數民族中的首領。
2.頭目,為首的人。
1.頭的姿勢。
2.腦袋,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