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中國古代評論詞作、詞人、詞派以及有關詞的本事和考訂的著作。始于宋代楊的《古今詞話》,此后作者眾多。今人所輯《詞話叢編》匯集宋代至近代六十多種詞話,頗有價值。②元明曲藝形式。表演形式有說有唱。今見最早的詞話刊本是明成化年間北京永順堂刊印的《花關索出身傳》等十六種,均為中長篇。一般認為,明中葉以后出現的彈詞和鼓詞,是詞話的直接發展。③明代章回小說中夾有詩詞的,也稱詞話。如《金瓶梅詞話》等。
1.作亂的心思。
1.亂了行列。
1.迷亂心性。
1.指動蕩不安的政局。
1.錯亂。
2.猶亂套。
1.胡說;瞎扯。
1.不容易判決的大案。
1.見"亂源"。
1.亦作"亂原"。
2.禍亂的根源。
1.紛亂的云。
2.喻指女子散亂的頭發。
1.紛繁;雜亂。
1.形容雜亂無章。
1.禍害。
1.無人管理任人埋葬尸首的土岡子。
1.形容雜亂或煩亂。
1.叛亂。
2.殘害。
3.亂臣賊子。
1.亦作"亂札札"。
2.煩亂貌。
1.見"亂扎扎"。
謂模仿逼真,使人真假難辨臨寫草帖,幾欲亂真|贗品終究是贗品,即使它可以亂真。
1.敗壞政治。
2.腐敗的政治。暴政。
3.治理政事。
1.煩亂的心意。
1.亂君。
1.比喻說話動人或文字精彩。多指話說得夸大或不切實際。
1.逆子。
1.指家族內部的淫亂。
2.搞亂親族關系。
1.猶胡作非為。
1.混雜在一起。
2.形容極為混亂。
1.鷂子左翅上的復翎。
1.搶劫。
1.拷打;笞擊。
1.拷打。
1.搶劫,抄掠。
1.擦過或拂過地面。
2.掠奪土地。
1.見"掠奪"。
1.用搶騙等方式販賣人口。
1.猶言屈打成招。
1.搶劫。
1.亦作"掠拷"。
2.笞擊拷問。考,通"拷"。
1.見"掠考"。
1.拷打訊問。
1.屈打成招,以立罪名。
1.見"掠鹵"。
1.見"掠鹵"。
17-20世紀初西方殖民者將中國東南沿海的貧苦勞動人民誘騙販賣到殖民地去的活動。鴉片戰爭后西方殖民者公開在中國一些口岸設立洋行,經營這種苦力貿易”。華工大多被裝在稱為浮動地獄”的船上運往美、澳等洲,賣給農場主或資本家從事奴隸勞動。
1.擾亂,搗亂。
1.劫奪;掠奪。
2.撇取,從表面舀取。
1.拷打而死。
2.搶劫殺戮。
1.搶劫后的剩余之物。
2.指劫掠剩余之物。
1.見"掠剩使"。
1.古人迷信,謂人之收入皆有前定,過此將被陰司所掠。陰司主其事者為"掠剩使",亦稱"掠剩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