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同一商品因各種條件不同而發生的價格差別。
1.亦作"呂太后的筵宴"。亦作"呂后筵"。
2.呂太后﹑呂后,均指漢高祖劉邦之妻呂雉。劉邦稱帝之后,被封為皇后,是為呂后;劉邦死后,被尊為太后,史稱呂太后。其為人剛毅狠毒。孝惠帝二年,劉邦之長庶男齊悼惠王劉肥入朝,宴飲于太后前,太后令酌毒酒,陰謀鴆殺之。肥佯醉始得免。事見《史記.呂太后本紀》。又,呂太后宴群臣,命朱虛侯劉章以軍法行酒令。諸呂有一人逃酒,劉章拔劍而斬之。事見《史記.齊悼惠王世家》◇因以"呂太后的筵席"指充滿殺機或寓有陰謀的筵席。常用以比喻將遭暗算或遇不測之禍。
1.見"呂太后的筵席"。
1.即周初人呂尚。尚年老。隱于漁釣,文王出獵,遇于渭濱,與語大悅,曰"吾太公望子久矣。"故號之曰太公望◇世亦稱呂望。
1.即呂尚(太公望)。相傳其未遇文王之前曾釣于渭濱,故稱。
1.指八仙之一的呂洞賓。
2.指周的開國功臣呂尚。
1.呂雉﹑武則天﹑曹操﹑王莽的合稱。舊時都被認為是以陰謀手段簒奪君位的野心家。因以之指竊取政權的國賊。
1.亦省作"呂仙"。
2.指傳說中的仙人呂洞賓。
1.指春秋時晉大夫魏锜之子魏相。以擅長外交辭令著稱。魏锜亦稱呂锜,故魏相亦有此稱。
2.指呂不韋。因曾為秦相,故稱。
3.復姓。見《通志.氏族五》。
1.《尚書》篇名。周穆王時有關刑法的文書,由于呂侯的請命,故名。近人有認為是春秋時呂國國君所造的刑書。
1.即呂尚。因其字子牙故又稱呂牙。
1.陶制硯名。
1.周呂尚與殷伊尹的并稱。兩人皆開國賢臣。
1.周代功臣呂尚﹑召公奭的并稱。
1.即呂仙翁。
1.指秦始皇嬴政。秦始皇實為呂不韋所生,稱之為呂政,含有輕蔑之意。
1.見"呂祖師"。
1.即呂仙翁。
1.同伴。指同在一起生活﹑工作或旅行的人。
1.結伴而行。
1.古代西戎旅國出產的大犬。
2.借指西戎各國。
1.形容陳列之物眾多。
1.謂同行拜手禮。
1.旅途中的同伴。
1.客船。
1.猶旅懷。
1.官名。
1.謂四方進貢的物品。
1.旅舍墻壁。
1.猶旅葬。
1.排列儐相。
1.謂靈柩暫時安放于外地等待歸葬。
1.旅途中行舟暫時停泊。
2.猶飄泊。
1.猶航船。
1.羈旅者的心情。
1.旅人身上的塵土。
1.客死者的靈柩。
2.謂暫寄靈柩。
1.一一獻呈。
1.旅行的路程。
2.喻人生歷程。
1.羈旅者的愁悶心情。
1.亦作"旅酬"。
2.謂祭禮完畢后眾親賓一起宴飲﹐相互敬酒。
旅途中暫住的地方旅次不容榻。
1.貶逐流放。
沙俄強迫清政府訂立的關于租借旅順、大連的條約。1898年簽訂。主要內容為沙俄租借旅順口、大連灣,租期二十五年,經雙方同意可延長;沙俄獲得修筑中東鐵路支線的特權◇又簽訂《續訂旅大租地條約》,進一步確定沙俄的獨占權。中國東北成為沙俄的勢力范圍。
1.猶旅館。
1.猶旅館。
1.航船之帆。
2.借指航船。
1.猶漂蕩﹐飄零。
1.旅行或旅居所需的費用。
1.謂客死他鄉者之墳。
1.行裝;旅途中穿的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