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審察。
2.復試。
1.祭祀禳解。
2.寬恕。
1.滌蕩心靈。
2.心領神會。
1.舊時術數家指能化兇為吉的星。
1.脫身。
2.分解形體。
3.道教語。猶尸解。
4.猶解脫。
1.解除昏迷狀態,使之清醒。
1.停止,停息。
1.謂解除所掌鹽官員的職務。
1.懂得須要學習。
2.停學。
1.猶解詁。
高興地笑為之解顏|解顏一笑。
1.駐馬。
2.指放馬。
1.方劑名。誤服藥物后以此消解。
1.消暑。
1.脫衣。
2.見"解衣推食"。
1.脫衣箕坐。指神閑意定,不拘形跡◇亦指行為隨便,不受拘束。
1.同"解衣般礴"。
1.比喻不解決問題,只招致危險。
1.見"解衣包火"。
1.同"解衣般礴"。
1.同"解衣般礴"。
1.慷慨贈人衣食。謂施惠于人。語出《史記.淮陰侯列傳》"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于此。"
1.亦作"解?"。亦作"解翳"。
2.解開裝弓弩矢的器具。謂檢查其弓箭。
①消除疑慮 經他一說,我才解了疑。②解釋疑難詞典可以為讀者釋難~。
1.休止。
1.解釋詞義或文義。
1.解除勞役。
1.脫去內衣。指裸體。
1.理解意思。
1.見"解醫"。
1.見"解印綬"。
1.解下印綬。謂辭免官職。
排解心中的憂愁排難~。
1.宋元時官吏調任時的證明文書。
1.羽毛脫落。亦指禽鳥死去。
1.謂下雨。語出《易.解》"天地解而雷雨作。"高亨注"天地解,謂春來之后,天地開通,陰陽交流,氣候暖,冰凍釋。"
1.會說話。
2.領會。
1.指歌妓所捧蓮花中的小酒杯。
1.會說話的花。
2.比喻美女。
1.謂辭官。《文選.鮑照》"冠霞登彩閣,解玉飲椒庭。"呂向注"冠霞,謂從仙也。解玉,謂去仕也。"一說,謂服玉屑。參閱清何焯《義門讀書記》卷三。
1.見"解喻"。
1.亦作"解諭"。
2.解釋曉喻。
1.解除冤仇。
明清 兩代稱鄉試考取第一名的人。
1.押送人員。
1.猶救助。
1.雙方消除怨恨。
2.用報復對方的手段來消釋自己的怨恨。
1.喜悅。
1.猶解脫。
1.押運。
1.消除怨怒。語出《孔子家語.辯樂解》"昔者舜彈五弦之琴,造《南風》之詩,其詩曰'南風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